[发明专利]用于化工领域液化的蓄冷制冷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53387.7 | 申请日: | 202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405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陈书生;王云东;吴其磊;齐康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联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J1/02 | 分类号: | F25J1/02;F25J5/00 |
代理公司: | 常州信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52 | 代理人: | 于桂贤 |
地址: | 213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化工 领域 液化 制冷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化工领域的蓄冷制冷系统及方法,包括谷电蓄冷系统、热交换系统、峰电供冷系统、电供冷系统以及至少一种合成气的液化系统,其中,液化系统包括至少一路峰电液化系统和至少一路常规液化系统,峰电液化系统和常规液化系统相互并联,谷电蓄冷系统通过热交换系统与峰电供冷系统连接,且峰电供冷系统的制冷剂经热交换系统后与峰电液化系统连接,在峰电时给峰电液化系统提供液化的冷量;电供冷系统与常规液化系统连接,在平电和谷电时给常规液化系统提供液化的冷量。在谷电段和峰电段合理调节液化系统的启停状态,通过移峰填谷来减少制冷装机负荷,保证液化系统生产效率,且有效缓解了用电高峰期的用电压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制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化工领域液化的蓄冷制冷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液化是指物质由气态转为液态的过程,物质由气态转为液态后其体积会成倍减小。在化工领域,有很多化学物质在常温状态下呈气体状态,体积比较大,不便于存储和运输,因此,对于这类化学物质通常会采用液化的手段,将气态转变为液态或气液混合物。
化工厂在液化生产过程中一般是处于24小时连续生产状态,因此,需要提供大量的冷量。目前,化工厂的制冷设备大部分采用电力驱动,从而使电能转化为存储在制冷剂内的热能,为合成气液化提供冷量。由于制冷设备需要24小时电路驱动产生冷量,在用电高峰期,如果将制冷机组全开,用电量比较大,给电网的用电负荷带来很大的压力,甚至会使电网超负荷,因此,在用电高峰期可能只有部分制冷机组能够投入生产,导致生产效率下降;而在用电低谷期,由于电网负荷较低,电网供电比较充足,如果使用不掉会导致浪费,且用电低谷期的电价还比较便宜。
因此,针对电网的负荷变化情况以及化工厂连续生产的需求,提供一种用于化工领域液化的蓄冷制冷系统及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化工领域液化的蓄冷制冷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要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化工领域液化的蓄冷制冷系统,包括谷电蓄冷系统、热交换系统、峰电供冷系统、电供冷系统以及至少一种合成气的液化系统,其中,所述液化系统包括至少一路峰电液化系统和至少一路常规液化系统,所述峰电液化系统和常规液化系统相互并联,所述谷电蓄冷系统通过热交换系统与峰电供冷系统连接,且峰电供冷系统的制冷剂经热交换系统后与峰电液化系统连接,在峰电时给峰电液化系统提供液化的冷量;所述电供冷系统与常规液化系统连接,在平电和谷电时给常规液化系统提供液化的冷量。
进一步,所述液化系统为一种合成气的液化系统,所述峰电液化系统包括至少一级气水换热器,且当气水换热器为两级及以上时,各级气水换热器的合成气进出端口通过合成气管路依次串联,与最前端一级气水换热器的合成气进口端连接的合成气管路上以及与最后一级气水换热器的合成气出口端连接的合成气管路上均设有控制阀门;每级气水换热器的冷却剂进口端均通过冷却剂进口管路连接至峰电供冷系统经过热交换系统后的冷却剂出口端,每级气水换热器的冷却剂出口端均通过冷却剂出口管路连接至峰电供冷系统的冷却剂进口端;所述冷却剂进口管路和冷却剂出口管路上均设置控制阀门。
进一步,所述常规液化系统包括至少一级氨冷器,且当氨冷器为两级及以上时,各级氨冷器的合成气进出端口通过合成气管路依次串联,与最前端一级氨冷器的合成气进口端连接的合成气管路上以及与最后一级氨冷器的合成气出口端连接的合成气管路上均设有控制阀门;每级氨冷器的液氨冷源进口端均通过液氨进口管路连接至电供冷系统的液氨出口端,每级氨冷器的液氨出口端均通过液氨出口管路连接至电供冷系统的液氨进口端;所述液氨进口管路和液氨出口管路上均设置控制阀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联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联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533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