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选矿细磨控制方法及其选矿细磨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1654981.8 | 申请日: | 202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227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童胜宝;许新跃;王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艾领创矿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25/00 | 分类号: | B02C25/00;B02C1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合纵慧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97 | 代理人: | 蒙海云;汤建武 |
地址: | 321031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选矿 控制 方法 及其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涉及选矿技术领域,是一种选矿细磨控制方法及其选矿细磨控制系统,其方法按照下述步骤进行,预设参数,再检测实际参数,进行数据处理和控制执行器动作;选矿细磨控制方法的控制系统包括隔渣给料池、给料泵、蓄水池、加水电动阀门、磨机、补球机、控制中心、人机对话触摸控制屏和检测单元。本发明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通过检测单元、控制中心和执行器配合实现矿浆流量、矿浆浓度和研磨粒度的自动控制,进行实时调控,保持设备最佳运行状态,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节约能源,使矿浆输出质量可控,进而减小矿浆流量、矿浆浓度和研磨粒度对矿浆的中有色/黑色金属提取率的影响,同时减小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具有简便和高效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选矿技术领域,是一种选矿细磨控制方法及其选矿细磨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在选矿工艺流程中细磨工序质量是关键性的环节,而细磨设备(艾砂磨机)是实现细磨质量(出料矿浆的浓度与细度)最关键设备之一;目前,细磨质量取决于磨机设备运行的主要工艺参数有供给的矿浆流量、浓度、研磨球增量以及研磨速率控制方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事实上,来自上道工序输入到艾砂磨机的矿浆浓度波动和研磨后输出矿浆细度波动有效动态控制是研磨过程的控制效果的关键因素,为避免或降低研磨工序的欠磨或过磨发生,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也只是在工场每个作业班工作交接时,用人工方式对艾砂磨机研磨后的矿浆(在输出到下道工序前)取样,并检测其浓度和细度值后,再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对艾砂磨机修正或调整矿浆流量、浓度、加水量、加研磨球(陶瓷球直径Ф4mm±1)及主电机调速范围等控制参数的设置,来实现运行工况优化控制;这是一种滞后的、事后的“纠正措施”,因为输入介质(矿浆)是动态变化的,如果不能做到及时跟踪工况“突变”并及时处置,不仅会导致设备不能在最佳状态运行(设备运行耗能、损害度均会增大),而且研磨后的矿浆输出质量(浓度与细度)
也达不到稳定控制,直接影响矿浆的中有色/黑色金属提取率。
公开号为CN104525353B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磨矿浓细度控制系统,包括:界面操作单元,在其中输入关于磨矿浓度和粒度的设定参数,所述设定参数包括给矿 量设定参数、给水量设定参数、半自磨浓度设定参数以及旋流器的溢流浓度设定参数和溢 流粒度设定参数;检测单元,被配置成检测关于磨矿浓度和粒度的实际参数,所述实际参数包括:给矿装置的实际给矿量、给水装置的实际给水量、旋流器的实际溢流浓度和实际溢流粒度;中央数据处理单元,被配置成将所述实际参数与所述设定参数直接进行对比或处理后进行对比,获得对比结果;以及PID控制单元,被配置成根据所述中央数据处理单元的对比结果,控制给矿装置的给矿量、给水装置的给水量以及所述旋流器上游的渣浆泵的频率,使得所述实际溢流浓度和所述实际溢流粒度在设定的溢流浓度设定参数和溢流粒度设定参数范围内。该文献中通过对旋流器组数调整、旋流器给矿浓度值、旋流器压力调整来进行粒度调整,但仍存在研磨粒度控制不够好的问题。
公告号为CN205988812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用于磨矿分级多元闭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PLC控制系统,与此PLC控制系统相连接的球磨控制系统、旋流器控制系统和球磨机给矿圆盘变频器,所述的球磨控制 系统包括电耳控制模块和球磨机浓度控制模块,所述的旋流器控制系统包括旋流器溢流粒度控制模块和旋流器给矿泵液位控制模块。该文献中设置了液位和浓度控制,流量和粒度参数可控制性较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选矿细磨控制方法及其选矿细磨控制系统,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细磨工序中矿浆流量、浓度、研磨粒度调控存在的费时费力、施工效率较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一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选矿细磨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预设参数,在控制中心输入矿浆工作流量设定值、磨矿浆浓度设定值、研磨粒度设定值;
第二步:检测实际参数,通过检测单元检测给料泵输出管内的矿浆工作流量实际值、磨矿浆浓度实际值以及磨机输出管内的研磨粒度实际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艾领创矿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艾领创矿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5498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