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塑料的热熔混合一体化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60849.8 | 申请日: | 202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744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沈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三盛塑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B7/16 | 分类号: | B29B7/16;B29B7/24;B29B7/82;B29B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阔雷 |
地址: | 241399 安徽省芜湖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料 混合 一体化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塑料的热熔混合一体化装置,包括安装有搅拌轴的热熔炉体,以及设置在热熔炉体上的多个金属进料管和多个进料预热机构,金属进料管的出料端延伸至热熔炉体的内部,进料预热机构通过隔热罩安装在热熔炉体的内壁上,且金属进料管贯穿隔热罩,进料预热机构包括位于隔热罩外的吸热组件和位于隔热罩内的换热组件,换热组件与吸热组件连接,且换热组件安装在金属进料管上,通过吸热组件来吸收热熔炉体内的热量,换热组件通过吸热组件吸收的热量对金属进料管内输送的塑料进行预热,且换热组件根据金属进料管内塑料的熔点的不同而调节预热温度,使多种塑料在输入热熔炉体中后,能够在相接近的时刻内被一同融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塑料的热熔混合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塑料是以合成或天然的高分子树脂为主要材料,添加各种助剂后,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具有延展性,冷却后可以固定其形状的一类材料;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树脂分子在熔融状态下,且周围均匀的分布助剂分子的过程叫塑化,已经达到了这个过程叫已经塑化了,还没有达到,被认为尚未塑化,新材料技术开发中,常常将高分子树脂添加助剂或将不同熔融状态的塑料混合,形成性能优异的混合新材料。
但是,不同原料之间由于熔点的不同,导致在热熔炉中进行熔融混合时,熔点较低的原料会优先熔融,而熔点较高的固体原料不仅因熔点较高熔融较慢,且因液相混合料的包裹而导致熔点较高固体原料的熔融时间进一步延长和难以精确掌控,不仅会造成热熔效率降低,增加热熔和后续改性的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料的热熔混合一体化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多种热熔原料难以在相近时刻内一同被融化而导致的热熔效率降低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具体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塑料的热熔混合一体化装置,包括安装有搅拌轴的热熔炉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热熔炉体上的多个金属进料管和多个进料预热机构,所述金属进料管的出料端延伸至所述热熔炉体的内部,所述进料预热机构通过隔热罩安装在所述热熔炉体的内壁上,且所述金属进料管贯穿所述隔热罩;
所述进料预热机构包括位于所述隔热罩外的吸热组件和位于所述隔热罩内的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与所述吸热组件连接,且所述换热组件安装在所述金属进料管上,所述换热组件根据所述金属进料管内输送的塑料种类来调节预热温度,以使由多个所述金属进料管输入所述热熔炉体内的塑料能够在相近的时刻内一同被融化。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换热组件包括缠绕在所述金属进料管上的换热螺旋管,所述换热螺旋管通过换热介质从所述吸热组件吸收热量,所述换热螺旋管的两端均安装有用于控制所述换热介质流动速率的电磁单向节流阀,所述电磁单向节流阀与所述吸热组件的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温度调节模块和电性连接所述温度调节模块的多个执行控制模块,所述执行控制模块与所述金属进料管两端的所述电磁单向节流阀电性连接,所述温度调节模块通过所述执行控制模块来调节每个所述金属进料管两端所述电磁单向节流阀的开度,所述电磁单向节流阀通过开度调节来调节所述换热螺旋管中气体与所述吸热组件进行换热的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吸热组件包括缠绕在所述隔热罩上的吸热螺旋管,所述吸热螺旋管的两端均通过采用隔热材料的阻热法兰与对应的所述电磁单向节流阀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吸热螺旋管的旋向与所述换热螺旋管的旋向相反,以使所述吸热螺旋管与所述换热螺旋管对接处的气流能够以较小转角进行流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金属进料管内安装有无轴绞龙,所述金属进料管内部通过所述无轴绞龙形成螺旋状的流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多个所述金属进料管呈周向间隔分布,且所述金属进料管的出料端向所述搅拌轴倾斜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三盛塑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芜湖三盛塑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6084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