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长周期稳定生产3-甲基-2-丁烯醇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662212.2 | 申请日: | 202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495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7 |
发明(设计)人: | 董菁;刘英俊;张红涛;张永振;黎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9/38 | 分类号: | C07C29/38;C07C33/025;C07C29/56;C07C33/0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006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周期 稳定 生产 甲基 丁烯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长周期稳定生产3‑甲基‑2‑丁烯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使异丁烯与甲醛水溶液在胺催化剂存在下进行缩合反应,制得3‑甲基‑3‑丁烯醇;反应前控制甲醛水溶液的氧化还原电位值为‑100~400mv;2)将3‑甲基‑3‑丁烯醇和含氢载气通入反应器中,在临氢异构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异构化反应,得到3‑甲基‑2‑丁烯醇。本发明人在研究3‑甲基‑2‑丁烯醇生产工艺的过程中惊奇地发现,通过控制3‑甲基‑3‑丁烯醇制备过程中原料甲醛水溶液的氧化还原电位值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显著延长后续工序中临氢异构催化剂的使用寿命,有利于实现连续化生产装置的长周期稳定运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长周期稳定生产3-甲基-2-丁烯醇的方法。
背景技术
3-甲基-2-丁烯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是合成香料、医药以及农药生产等领域的重要中间体。可用作生产高效低毒农药抑制虫菊酯和柠檬醛系列香精香料的基础原料,也可用作合成维生素A、类胡萝卜素的中间体。
目前3-甲基-2-丁烯醇的合成方法主要是,首先由异丁烯与甲醛缩合反应制得3-甲基-3-丁烯醇,然后在第Ⅷ族过渡金属催化剂的存在下发生连续化临氢异构反应制得3-甲基-2-丁烯醇,该方法产物转化率高,选择性好,反应高效。为保证临氢异构反应装置的长周期稳定运转,各大生产厂家对催化剂的使用寿命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第Ⅷ族过渡金属多为贵金属,该类型的催化剂对反应体系中存在的杂质较为敏感,容易中毒而失活,实际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稳定运转周期,例如工业装置连续生产时间一般为200-400天(反应转化率下降10%)。
公开专利CN107141197A公开了一种使用羰基铁化合物作为催化剂催化3-甲基-3-丁烯醇发生异构化反应制备3-甲基-2-丁烯醇的方法,该方法使用高活性的催化剂提高了产物选择性,但采用的是间歇制备工艺无法实现连续化,并仅测试了催化剂套用5次内的催化效果。
WO2008037693A1公开了一种固定床工艺,在非均相贵金属催化剂和氢气氛围中使3-甲基-3-丁烯醇异构化生成3-甲基-2-丁烯醇,所述催化剂体系包括钯、硒、碲等元素,其中钯金属对双键的高活化作用以及硒碲元素的配位活性会使残留双键结构进一步反应,导致产物中存在过度加氢产物,分离复杂且提高了成本。
因此,开发一种长周期稳定生产3-甲基-2-丁烯醇的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效益。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长周期稳定生产3-甲基-2-丁烯醇的方法。本发明人在研究3-甲基-2-丁烯醇生产工艺的过程中惊奇地发现,通过控制3-甲基-3-丁烯醇制备过程中原料甲醛水溶液的氧化还原电位值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显著延长后续工序中临氢异构催化剂的使用寿命,有利于实现连续化生产装置的长周期稳定运转,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长周期稳定生产3-甲基-2-丁烯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使异丁烯与甲醛水溶液在胺催化剂存在下进行缩合反应,制得3-甲基-3-丁烯醇;反应前控制甲醛水溶液的氧化还原电位值为-100~400mv,优选为-50~200mv;
2)将3-甲基-3-丁烯醇和含氢载气通入反应器中,在临氢异构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异构化反应,得到3-甲基-2-丁烯醇。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甲醛水溶液浓度为30~50%,优选为35~40%。
本发明对控制甲醛水溶液的氧化还原电位值的方式不做任何限制,基于操作方便和原料简单易得的考虑,本发明优选通过向甲醛水溶液中添加还原剂的方式调整所述氧化还原电位值为-100~400mv,优选为-50~200mv。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622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