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搭载电子驻车系统车辆的驻车力测试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1665934.3 | 申请日: | 202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749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5 |
发明(设计)人: | 张聪;郭伟;罗斌;杨川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17/22 | 分类号: | B60T17/2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唐锡娇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搭载 电子 系统 车辆 驻车力 测试 方法 | ||
1.搭载电子驻车系统车辆的驻车力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一,启动制动测试转鼓台,维持车轮转鼓转动,电子制动控制模块(1)监测车辆车况条件,满足设定条件,识别车辆进入驻车力测试模式,并发送车辆进入驻车力测试模式信息;
步骤二、中控显示设置模块(2)在接收到车辆进入驻车力测试模式信息后,控制中控显示屏自动打开驻车力测试弹窗并且点亮中控屏幕的驻车力测试按钮;
步骤三、持续触摸驻车力测试按钮,中控显示设置模块(2)发出驻车力测试虚拟请求;
步骤四、收到驻车力测试虚拟请求后,整车控制模块(3)避免机械P挡锁止机构执行机械锁紧,电子制动控制模块(1)按照梯度递增逻辑进行卡钳夹紧力控制直至达到最大夹紧力;
步骤五、驻车力测试完成,中控显示设置模块(2)自行关闭驻车力测试弹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搭载电子驻车系统车辆的驻车力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之前,还包括 :将车辆水平正确放置在制动测试转鼓台上;将车辆启动,挡位切换到N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搭载电子驻车系统车辆的驻车力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维持车轮转鼓转动是,将两前轮转鼓保持静止、两后轮转鼓转速维持一定速度带动车辆后轮转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搭载电子驻车系统车辆的驻车力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一中,车况条件为车辆上电状态、整车挡位、油门、制动、电子卡钳状态、前后车轮轮速、方向盘角度和车辆所在坡度条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搭载电子驻车系统车辆的驻车力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二中,中控显示设置模块(2)在接收到车辆进入驻车力测试模式信息后,且挡位为N挡、两后轮轮速小于20km/h,控制中控屏幕自动弹出驻车力测试弹窗,并点亮中控屏幕的驻车力测试按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搭载电子驻车系统车辆的驻车力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四中,电子制动控制模块(1)控制卡钳基于卡钳标定的平地夹紧力按每1S增加4KN,按一定梯度阶梯实施卡钳夹紧力,直至达到最大夹紧力为止,确保测试驻车力可以达到20%整车负载。
7.搭载电子驻车系统车辆的驻车力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子制动控制模块(1),整车控制模块(3),中控显示设置模块(2),机械P挡锁止机构(7),左卡钳(5)以及右卡钳(6);
所述电子制动控制模块(1)被用于判断是否进入驻车力模式,并控制左卡钳(5)和右卡钳(6)的夹紧力输出;
所述整车控制模块(3)用于驱动控制机械P挡锁止机构;
所述电子制动控制模块(1)判断车辆进入驻车力测试模式的车况条件,电子制动控制模块(1)发出车辆进入驻车力测试模式信号,中控显示设置模块(2)在接收到车辆进入驻车力测试模式信息后,控制中控显示屏自动打开驻车力测试弹窗并且点亮中控屏幕的驻车力测试按钮,持续触摸按此按钮,中控显示设置模块(2)发出驻车力测试虚拟请求,电子制动控制模块(1)收到驻车力测试虚拟请求后,整车控制模块(3)避免机械P挡锁止机构执行机械锁紧,电子制动控制模块(1)控制左卡钳(5)和右卡钳(6)的卡钳夹紧力按照梯度递增逻辑进行卡钳夹紧力控制直至达到最大夹紧力;驻车力测试完成,中控显示设置模块(2)自行关闭驻车力测试弹窗。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搭载电子驻车系统车辆的驻车力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挡器(4)和转向控制模块(8);
电子制动控制模块(1)还被用于计算电子卡钳状态、制动踏板状态、轮速数值和坡度;
整车控制模块(3)还被用于整车上电的控制、油门信号的采集、通过采集换挡器(4)信号判断整车挡位以及通过转向控制模块(8)获取转向角度信号;
车况条件为监控到整车上电、换挡器(4)的整车挡位为N挡、油门未踩下、电子制动控制模块(1)的制动未踩下、左卡钳(5)以及右卡钳(6)的电子卡钳状态左右均释放、前轮速静止且后轮速在设置范围、转向控制模块的方向盘角度在设置范围内以及坡度在设定范围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搭载电子驻车系统车辆的驻车力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前轮速静止且后轮速在4-8km/h,方向盘角度在±25°内,坡度在±5%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6593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