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国六发动机的增压器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0073230.6 | 申请日: | 2021-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584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孝丽;张振升;甄冠富;张健健;刘永芳;王超;薛立强;王宁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跃科技(山东)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10 | 分类号: | F04D29/10;F04D29/12;F04D29/063;F01D25/18;F01D11/00;F02C6/12 |
代理公司: | 山东华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300 | 代理人: | 张俭伟 |
地址: | 262718 山东省潍坊市寿***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发动机 增压 密封 结构 | ||
一种用于国六发动机的增压器密封结构,涉及增压器密封结构技术领域,包括增压器,增压器的压端出气口通过静压式密封部件控制压气机端与涡轮机端之间的压力平衡。本实用新型提高增压器的使用寿命,确保国六发动机的涡轮增压器始终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增压器密封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国六发动机的增压器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涡轮增压器的密封结构可以防止轴承的滑油进入增压器的压气机、涡轮机壳体,并阻止压气机的空气或涡轮端的燃气进入增压器的润滑油腔,是保证增压器正常工作的重要环节,国六发动机的后处理装置繁多,增压系统在工作时会出现过高涡前压力,此时涡轮机端高压气路与核心部件的低压润滑油之间压力不平衡,涡轮机端均无法与中间壳形成气体密封功能,引起涡端密封系统失效。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一个申请号为CN201810317069.5的实用新型专利,该方案包括轴承座、浮动轴承、转轴、异形密封环和涡轮,所述浮动轴承安装在轴承座内,且左右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卡环和第二卡环限位,所述转轴位于浮动轴承的内孔中,所述转轴与涡轮连接,所述转轴与涡轮之间连接处有局部环形凸起结构形成的涡轮甩油台,所述第二卡环与涡轮甩油台之间设有异形密封环,所述第二卡环和异形密封环通过弹性圈连接,所述异形密封环的另一侧周向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与涡轮甩油台左侧平面接触。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当顺序增压系统的受控增压器在发动机的低速、低负荷不工作且涡轮转子不旋转时,增压器的涡轮端密封环处不出现漏油现象。
但是经过分析后发现,该方案通过设置凹槽、储油槽及双密封环结构进行密封,该密封方式虽能实现密封功能,但是采用该结构会存在以下问题:
1.仅能对压气机端单侧进行密封,无法解决涡端同时存在的漏油问题。
2.由于进气阻力等因素的存在,易导致密封环处气压小于大气压,已设凹槽、储油槽无法继续对润滑油进行存储和阻碍,双环结构也无法继续封堵润滑油,导致密封结构失效,稳定性差。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还公开一个申请号为CN201811314331.7的实用新型专利,该方案包括中间体,中间体上设置有通过产生正压阻碍润滑油泄漏的防漏油单元。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防漏油单元,使中间体与压气机叶轮叶片之间形成正压将驱动润滑油外漏的负压削弱或消除,减少了润滑油的外漏。
但是经过分析后发现,通过增加弹性圈、异形密封环等密封结构进行密封,该密封方式虽能实现密封功能,但是采用该结构会存在以下问题:
1.仅能对涡轮机端单侧进行密封,无法解决压端同时存在的漏油问题。
2.异形密封环与涡轮甩油台紧密接触产生摩擦,接触面易凹凸不平,进而导致磨损量增大,直接影响接触式密封效果,密封的可靠性降低。
3.异形密封环在装配后产生的切向力并非定值,为保证装配后异形密封环与涡轮甩油台紧密接触,需要对弹性圈施加较大预紧力,加剧了配合面的磨损。
如图1所示,市面中常见的涡轮增压器,其中现有密封结构也是只是针对压气机端或涡轮机端单侧进行密封性能改善,且一般采用活塞环式密封,即使可以采用双环交错结构,但是这种非接触式密封结构无法杜绝开口间隙、侧间隙、底间隙等位置处发生空气流动和滑油泄漏的现象。
综上可得知,申请号为CN201810317069.5和申请号为CN201811314331.7的实用新型专利及如图1中的市面产品,均是对单端进行密封;要么对压气机端进行密封,导致涡轮机端漏油的现象,要么对涡轮机端进行密封,导致压气机端漏油的现象;其中研发人员受技术限制,均是按照如何保证其中一端的密封良好的前提下,降低漏油现象的发生,但是根本无法实现杜绝漏油的现象,且其中采用单侧密封的结构,也是存在综上种种问题,导致其也保证不了单侧的密封性;种种现象,一直困扰着现有技术人员的研发动力以及方向。
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跃科技(山东)有限公司,未经康跃科技(山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732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物质颗粒用饲料机
- 下一篇:一种护士用输液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