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实时变位喷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10864.4 | 申请日: | 2021-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069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王跃勇;刘媛媛;崔舒然;王君;张永光;何铭;韩君鹏;罗代跃;刘美男;周小康;孙嘉惠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M7/00 | 分类号: | A01M7/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华夏松花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3 | 代理人: | 高志光 |
地址: | 130118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时 变位 系统 | ||
一种实时变位喷药系统,涉及精准喷药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农药喷洒模式造成农药浪费,给环境造成了污染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车体、计算机视觉识别装置、支架、药箱、药泵、喷药臂、喷药钢管、喷头实时变位调节机构、多个喷头和微控制系统,所述的计算机视觉识别装置安装在车体尾部机架的正上方,支架固定安装在车体的正前方,喷药臂固定安装在支架上,喷药钢管沿着喷药臂的长度方向固定安装在喷药臂上,药箱与药泵均安装在车体内,且药泵的进液口通过输药管连接药箱出液口,药泵的出液口通过多根输药管分别连接多个喷头的进液口,所述的喷头实时变位调节机构用于调节喷头的喷药方向和喷头位移。主要用于农田的精准喷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精准喷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时变位喷药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的农药喷洒方式基本上是全覆盖的喷洒方式,不需要农药的土地也会被农药覆盖,造成了农药的浪费并且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
当前的精准喷药方法基本上是以作物的生长情况不同改变药液的喷量的方式,但是在大垄双行的种植模式下,垄的面积占整体地块面积的60%以上,也就是说在传统全覆盖喷药模式下至少会有60%的农药被浪费,给环境造成了极大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农药喷洒模式造成农药浪费,给环境造成了污染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实时变位喷药系统。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实时变位喷药系统包括车体、计算机视觉识别装置、支架、药箱、药泵、喷药臂、喷药钢管、喷头实时变位调节机构、多个喷头和微控制系统,所述的计算机视觉识别装置安装在车体尾部机架的正上方,所述的支架固定安装在车体的正前方,喷药臂固定安装在支架上,喷药钢管沿着喷药臂的长度方向固定安装在喷药臂上,药箱与药泵均安装在车体内,且药泵的进液口通过输药管连接药箱出液口,药泵的出液口通过多根输药管分别连接多个喷头的进液口,所述的喷头实时变位调节机构用于调节喷头的喷药方向和喷头位移。
进一步的,所述的微控制系统包括Arduino微控制器和拓展板,拓展板与Arduino微控制器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计算机视觉识别装置包括安装在机架上方的摄像头和安装在控制盒中的控制终端。
进一步的,所述的喷头实时变位调节机构包括第一球形万向节、连杆、第二球形万向节、拉杆和舵机,所述的第一球形万向节的外壳固定安装在喷药钢管上,第一球形万向节通过连杆与喷头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球形万向节的外壳固定安装在连杆的中间位置,第二球形万向节通过拉杆与舵机固定连接,所述的舵机固定安装在喷药钢管上。
进一步的,在喷头与喷药钢管之间的输药管上沿着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有电磁阀和流量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的喷药臂一共分为三段,三段喷药臂依次铰接在一起,每相邻的两段喷药臂之间均设有液压马达、螺杆和螺母,液压马达铰接在其中一段喷药臂上,螺母铰接在另一段喷药臂上,螺杆的一端与液压马达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螺杆的另一端螺纹连接在螺母上;
所述的喷药钢管也分为三段,每段喷药臂上设置有一段喷药钢管。
进一步的,所述的实时变位喷药系统还包括安装在药箱上的水位传感器和安装在驾驶室中的LCD显示屏及警报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使用计算机视觉识别装置和微控制系统识别出苗带中心线坐标,经Arduino微控制器处理控制喷头的开关和角度的偏转,使喷头只对苗带区域进行喷洒,避免了对垄的喷洒,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极大的提高了农药的利用率,保护了土壤和生态环境,有利于保护性耕作的推进,提高了农产品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时变位喷药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农业大学,未经吉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108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