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引流机构、热交换单元及换热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17885.9 | 申请日: | 2021-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57252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赵博;吕志锡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沈氏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00 | 分类号: | F28D7/00;F28D7/02;F28F1/10;F28F7/00;F25B39/00;F25B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郑越 |
地址: | 311612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流 机构 热交换 单元 设备 | ||
1.一种引流机构,适于配合换热管(1)安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引流件(2),所述引流件(2)沿换热管(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引流件(2)具有朝向所述换热管(1)的外侧壁面设置的引流面(21),所述引流面(21)适于与所述换热管(1)的外侧壁面之间形成爬升间隙(d);所述引流面(21)沿换热管(1)的径向方向的截面为封闭面;所述引流件(2)为管体结构,所述换热管(1)可穿设在所述管体结构内侧,所述管体结构的内壁面为引流面(21);
安装件(3),所述安装件(3)上设有若干安装孔,所述管体结构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引流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闭面为方形或圆形或椭圆形。
3.一种引流机构,适于配合换热管(1)安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引流件(2),所述引流件(2)沿换热管(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引流件(2)具有朝向所述换热管(1)的外侧壁面设置的引流面(21),所述引流面(21)适于与所述换热管(1)的外侧壁面之间形成爬升间隙(d);
所述引流件(2)为若干片体结构,所述片体结构适于沿所述换热管(1)外周壁面设置,所述引流面(21)呈圆弧面或平面。
4.一种热交换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4),具有制冷腔体,所述制冷腔体适于流通制冷循环介质;
换热机构,具有换热管(1),所述换热管(1)安装在所述壳体(4)内,所述换热管(1)适于载冷介质流通;
以及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引流机构,所述引流机构安装在所述壳体(4)内,所述引流面(21)与所述换热管(1)的外周壁面形成适于所述制冷循环介质爬升的爬升间隙(d)。
5.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热交换单元,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一隔板(5)和第二隔板(6);
所述第一隔板(5)与所述第二隔板(6)安装在壳体内,所述第一隔板(5)和所述壳体(4)围合为第一腔体,所述第二隔板(6)和所述壳体(4)围合为第二腔体;所述换热管的两端连接与所述第一隔板(5)和所述第二隔板(6)以联通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内适于流通所述载冷介质。
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热交换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5)和所述第二隔板(6)呈平行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机构的安装件(3)与所述壳体(4)的内壁面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管(1)包括管体本体和翅翼部,所述翅翼部呈凸起结构设置在所述管体本体的内周壁面或外周壁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管(1)为螺纹管或波纹管,或花纹管,或销钉管,或烧结管,或喷砂管,或凹点管。
10.一种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热交换单元,所述热交换单元为权利要求4-9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单元。
11.根据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压送单元,所述压送单元的两端分别连通壳体(4)的第一制冷剂接口(41)和第二制冷剂接口(42),所述压送单元适于向所述制冷腔体内流入或流出所述制冷循环介质;
泵送单元,所述泵送单元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壳体的第一载冷剂接口(43)或第二载冷剂接口(44),所述泵送单元适于向所述换热管流入或流出所述载冷介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沈氏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沈氏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1788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工位升降平台
- 下一篇:一种用于多高层住宅的可拆卸式防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