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引流机构、热交换单元及换热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17885.9 | 申请日: | 2021-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57252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赵博;吕志锡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沈氏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00 | 分类号: | F28D7/00;F28D7/02;F28F1/10;F28F7/00;F25B39/00;F25B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郑越 |
地址: | 311612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流 机构 热交换 单元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引流机构、热交换单元及换热设备。其中,引流机构包括引流件,所述引流件沿换热管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引流件具有朝向所述换热管的外侧壁面设置的引流面,所述引流面适于与所述换热管的外侧壁面之间形成爬升间隙。通过引流面与换热管之间形成爬升间隙,从而相比于其他位置,具有爬升间隙的部分,其介质流动较快,例如,润滑油的油滴以及气体状态下的制冷剂将沿爬升间隙流向出口,保证制冷剂和润滑油的混合物经过换热器后仍将一同流出换热器的出口,从而一方面减少换热器的内容积,另一方面有效避免了系统失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引流机构、热交换单元及换热设备。
背景技术
制冷系统中壳管换热器在用作制冷系统蒸发器的时候,制冷剂在壳体内的腔体里蒸发变成气体,需要从换热器上部的气口流出,而制冷剂中携带的润滑油则留在容器的腔体内,无法随着气体流出,从而无法回到压缩机,造成系统故障。因此,往往需要增设额外的回油管路和控制器,但是,若采用上述方式回油,则成本和体积均将大大增加,且控制复杂,结构的可靠性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壳管换热器由于增加了额外的回油管路和控制器,导致成本和结构体积大大增加,且回油控制复杂,系统可靠性较差的缺陷。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引流机构,适于配合换热管安装,包括:
引流件,所述引流件沿换热管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引流件具有朝向所述换热管的外侧壁面设置的引流面,所述引流面适于与所述换热管的外侧壁面之间形成爬升间隙。
可选地,上述的引流机构,所述引流面沿换热管的径向方向的截面为封闭面。
可选地,上述的引流机构,所述引流件为管体结构,所述换热管可穿设在所述管体结构内侧,所述管体结构的内壁面为引流面;
所述封闭面为方形或圆形或椭圆形。
可选地,上述的引流机构,还包括安装件,所述安装件上设有若干安装孔,所述管体结构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
可选地,上述的引流机构,所述引流件呈柱体结构,所述柱体结构沿柱体的长度方向上设有若干引流孔,所述引流孔为通孔结构,所述换热管可穿设在所述引流孔内侧,所述引流孔的内侧壁面为引流面。
可选地,上述的引流机构,所述引流件为若干片体结构,所述片体结构适于沿所述换热管外周壁面设置,所述引流面呈圆弧面或平面。
一种热交换单元,包括
壳体,具有制冷腔体,所述制冷腔体适于流通制冷循环介质;
换热机构,具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换热管适于载冷介质流通;
以及引流机构,所述引流机构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引流面与所述换热管的外周壁面形成适于所述制冷循环介质爬升的爬升间隙。
可选地,上述的热交换单元,还包括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
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安装在壳体内,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壳体围合为第一腔体,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壳体围合为第二腔体;所述换热管的两端连接与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以联通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内适于流通所述载冷介质。
可选地,上述的热交换单元,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呈平行设置。
可选地,上述的热交换单元,所述引流机构的安装件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固定连接。
可选地,上述的热交换单元,所述换热管包括管体本体和翅翼部,所述翅翼部呈凸起结构设置在所述管体本体的内周壁面或外周壁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沈氏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沈氏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1788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工位升降平台
- 下一篇:一种用于多高层住宅的可拆卸式防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