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圆柱电池的全自动直线式注液机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21438.0 | 申请日: | 2021-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762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宋洋;杨中舒;刘磊;葛蒙蒙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609 | 分类号: | H01M50/609;H01M50/618;H01M10/058;H01M10/052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张名列 |
地址: | 23001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圆柱 电池 全自动 直线 式注液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圆柱电池的全自动直线式注液机,包括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上料环形拉线和下料环形拉线,所述上料环形拉线的输送尾端对接装盘注液设备,所述下料环形拉线的起送端对接拆盘下料设备,所述装盘注液设备与拆盘下料设备之间设有静置注液生产线和平行于该静置注液生产线的托盘套杯回流线,所述静置注液生产线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静置缸,所述托盘套杯回流线用于将拆盘下料设备中回收的套杯和电池托盘清洗后回送至所述装盘注液设备再利用。本实用新型通过并排设置的多个静置缸完成真空加压循环注液,使注液在静置缸内完成,实现电池内外压力一致,有利于电解液的充分浸润,防止电池鼓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圆柱电池的全自动直线式注液机。
背景技术
锂电圆柱电池作为动力锂电池市场中占有率较高的一种型号的电池,电池加工中的关键工序之一是注液,目前对圆柱电池注液的注液机多为转盘式加压注液方式,这种注液方式有几点弊端:1、转盘式加压注液方式因采用加压注液,电池内外部压力大小差异较大,电池容易鼓胀变形;2、转盘式注液不易清洗电解液结晶,时间长了影响注液合格率和效率;3、转盘结构复杂,其中转盘模块的气路和电路接线繁琐,不易于设备维修保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圆柱电池的全自动直线式注液机,以克服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圆柱电池的全自动直线式注液机,包括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上料环形拉线和下料环形拉线,所述上料环形拉线的输送尾端对接装盘注液设备,所述下料环形拉线的起送端对接拆盘下料设备,所述装盘注液设备与所述拆盘下料设备之间设有静置注液生产线和平行于该静置注液生产线的托盘套杯回流线,所述静置注液生产线包括从所述装盘注液设备朝向所述拆盘下料设备的方向并排设置的多个静置缸,所述托盘套杯回流线用于将拆盘下料设备中回收的套杯和电池托盘清洗后回送至所述装盘注液设备再利用。
进一步地,所述上料环形拉线的输送尾端对接一称重与测试设备,待加工的圆柱电池经后该所述称重与测试设备转移至所述装盘注液设备上。
进一步地,所述称重与测试设备上具有前称重结构、扫码结构、测短路结构、对孔结构、对孔环拉线、移栽输送线及短路NG结构,待加工的圆柱电池在所述前称重结构上称重后转移至对孔环拉线上、且在对孔环拉线上依次经过所述扫码结构、测短路结构及对孔结构后转移至所述移栽输送线上,所述移栽输送线用于将待加工的圆柱电池传送至所述装盘注液设备上。
进一步地,所述扫码结构、测短路结构及对孔结构依次并排设置于所述对孔环拉线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装盘注液设备包括装盘与套杯结构、前换向结构、测漏结构、及注液结构,所述装盘注液设备上设有一上料工位,待加工的圆柱电池在装盘与套杯结构上依次进行电池置于托盘上和电池上组装套杯、且套杯组装完成后所述托盘经所述前环向结构转移至所述测漏结构上,所述测漏结构、注液结构、设置的上料工位及所述多个静置缸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静置缸的一侧设有小车轨道,且该所述小车轨道上安装有两个送料小车,其中一送料小车将装盘注液设备上的托盘抓取至多个静置缸上,另一送料小车将托盘抓取转移至拆盘下料设备上。
进一步地,所述拆盘下料设备包括后换向结构、卸盘与套杯结构、后称重结构,所述拆盘下料设备上设有下料工位、套杯中转工位及托盘中转工位,所述下料工位上的托盘经后换向结构转移至卸盘与套杯结构上,所述卸盘与套杯结构用于对使托盘和电池套杯进行分离,所述卸盘与套杯结构上的分离出的电池经后称重结构转移至所述下料环形拉线上进行传送、且分离出的托盘和电池套杯分别经托盘中转工位和套杯中转工位转移至托盘套杯回流线上。
进一步地,所述上料环形拉线的一侧和所述下料环形拉线的一侧均设置物流线,所述物流线与所述上料环形拉线之间、及所述下料环形拉线与所述物流线之间均通过机械手进行电池转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214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池极耳固定装置
- 下一篇:用于花生加工的X光机异物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