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向动力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38720.X | 申请日: | 2021-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539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穆世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K7/00 | 分类号: | B60K7/00;H02K7/10;H02K7/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 11255 | 代理人: | 黄晓军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向 动力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向动力轮,包括:下底盘、上盖、内部支架、轮毂、旋转电机和移动电机;下底盘的中部设有开口,轮毂放置于下底盘的开口处;移动电机设置在下底盘上,且移动电机的输出轴与轮毂的中心孔固定连接,用于驱动轮毂旋转从而带动下底盘移动;内部支架设置在轮毂上方且下底盘固定连接;内部支架的中心设置有旋转轴,该旋转轴穿过上盖的中心,且上盖可以绕旋转轴进行旋转;上盖的中心处固定连接第一齿轮;下底盘上设置有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旋转电机通过第二齿轮和第一齿轮驱动上盖绕旋转轴进行旋转。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向动力轮,具有安装简便、运行平稳、定位精度高、更加灵活的有益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轮驱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向动力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物流等方面的发展,任务越来越复杂,底盘执行机构作为机器人的核心,需要更高的灵活性来面对更加复杂的任务。现有全向轮驱动的AGV(物流机器人)通常不具有全向移动的特点,运动灵活性比较低,且运行不够平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向动力轮,可用于仓储物流等方面,用于改善物流机器人的运动灵活性和稳定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向动力轮,包括:下底盘1、上盖2、内部支架8、轮毂14、旋转电机11和移动电机19;
所述下底盘1的中部设有开口,所述轮毂14放置于下底盘1的开口处;所述移动电机19设置在所述下底盘1上,且所述移动电机19的输出轴与所述轮毂14的中心孔固定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轮毂14旋转从而带动下底盘1移动;
所述内部支架8设置在所述轮毂14上方且所述下底盘1固定连接;所述内部支架8的中心设置有旋转轴,该旋转轴穿过所述上盖2的中心,且所述上盖2可以绕所述旋转轴进行旋转;所述上盖2的中心处固定连接第一齿轮201;
其中,通过四颗螺栓26将内部支架8固定安装在下底盘1上。
所述下底盘1上设置有旋转电机11,所述旋转电机11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9,所述旋转电机11通过第二齿轮9和第一齿轮201驱动所述上盖2绕所述旋转轴进行旋转。
其中,所述轮毂14上设置有轮胎15。
其中,所述下底盘1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移动电机19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中。通过四颗螺栓23将移动电机19固定在下底盘1上。
其中,所述移动电机19的输出轴通过法兰固定连接第一法兰联轴器18的一端;
所述第一法兰联轴器18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轴承座17的中心孔、第一深沟球轴承16的中心孔、轮毂14的中心孔、第二深沟球轴承13的中心孔和第二轴承座12的中心孔,且所述第一法兰联轴器18与所述轮毂14固定连接;
其中,通过四颗螺栓24将轮毂14固定在安装在第一法兰联轴器18上。
其中,第一轴承座17和第二轴承座12均与所述下底盘1固定连接,以使所述轮毂14放置于下底盘1的开口处,并使所述轮毂14的外沿伸向所述下底盘1开口的下方并穿过所述开口。
具体的,采用4套防松螺母20和螺丝25配合将第一轴承座17、第二轴承座12分别和下底盘1进行紧固。
其中,所述下底盘1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旋转电机11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中。
其中,所述旋转电机11的输出轴通过法兰固定连接第二法兰联轴器10的一端;所述第二法兰联轴器10的另一端穿梭所述第二齿轮9的中心孔并与所述第二齿轮9固定连接。
通过四颗螺栓第二齿轮9与第二法兰联轴器10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3872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蜗杆总成的自动上料系统
- 下一篇:一种具有转向角度测量装置的疏水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