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燃烧室头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58071.X | 申请日: | 2021-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071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汪玉明;孙士恩;林钢;林俊光;俞李斌;徐璁;马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慕帆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R3/38 | 分类号: | F23R3/38;F23R3/30;F23R3/52;F23R3/04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张羽振 |
地址: | 311121 浙江省杭州市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烧室 头部 结构 | ||
1.一种燃烧室头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旋流器组件(1)和挡溅盘(2);旋流器组件(1)和挡溅盘(2)组成扇形燃烧室单元,若干个扇形燃烧室单元组成环形燃烧室;旋流器组件(1)位于燃烧室单元扇形区域的中心位置,旋流器组件(1)由第一供油系统(11)、一级旋流器(12)、二级旋流器(14)和文氏管(13)组成;挡溅盘(2)连接旋流器组件(1)的外周并与内环火焰筒(3)和外环火焰筒(4)相连;所述挡溅盘(2)外侧设有第二供油系统(21),挡溅盘(2)内部设有燃油的外侧通道(22)、过渡通道(23)、内侧通道(24)、出油孔(26)以及空气孔(25);外侧通道(22)位于挡溅盘(2)内部的远离中心的边缘位置,外侧通道(22)外侧与第二供油系统(21)相连通;内侧通道(24)位于挡溅盘(2)内部的靠近中心的位置,内侧通道(24)为圆环形结构,在内侧通道(24)远离燃烧室头部的一侧设置有出油孔(26);过渡通道(23)设于外侧通道(22)和内侧通道(24)之间,外侧通道(22)、过渡通道(23)和内侧通道(24)相互连通,并且过渡通道(23)呈扇叶状布置在内侧通道(24)外周,过渡通道(23)相对于内侧通道(24)具有一定的角度;空气孔(25)设于内侧通道(24)内侧,并且空气孔(25)贯通挡溅盘(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室头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旋流器组件(1)中心为第一供油系统(11),第一供油系统(11)外侧设有一级旋流器(12),一级旋流器(12)外侧设有二级旋流器(14),一级旋流器内部设有文氏管(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室头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挡溅盘(2)的轴向壁厚为2-4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室头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挡溅盘(2)内部的燃油通道的轴向宽度为1-3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室头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扇形燃烧室单元之间通过外侧通道(22)互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室头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扇形燃烧室单元内设置若干个过渡通道(23),过渡通道(23)的分布位置相对于旋流器组件(1)成中心对称形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室头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出油孔(26)直径为0.5-2mm,呈圆周向均匀分布,相邻两个出油孔(26)间隔为5°-3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室头部结构,其特征在于:空气孔(25)直径为0.5-3mm,呈圆周向均匀分布,相邻两个空气孔(25)间隔为5°-36°。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室头部结构,其特征在于:空气孔轴线与出油孔轴线呈锐角。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室头部结构,其特征在于:空气孔与出油孔的数量为倍数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慕帆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慕帆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5807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羽毛球拍弹性测试用落锤测试器
- 下一篇:高密度沉淀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