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燃烧室头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58071.X | 申请日: | 2021-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071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汪玉明;孙士恩;林钢;林俊光;俞李斌;徐璁;马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慕帆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R3/38 | 分类号: | F23R3/38;F23R3/30;F23R3/52;F23R3/04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张羽振 |
地址: | 311121 浙江省杭州市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烧室 头部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烧室头部结构,包括旋流器组件和挡溅盘;旋流器组件和挡溅盘组成扇形燃烧室单元,若干个扇形燃烧室单元组成环形燃烧室;旋流器组件位于燃烧室单元扇形区域的中心位置,旋流器组件由第一供油系统、一级旋流器、二级旋流器和文氏管组成;挡溅盘连接旋流器组件的外周并与内环火焰筒和外环火焰筒相连;所述挡溅盘外侧设有第二供油系统,挡溅盘内部设有燃油的外侧通道、过渡通道、内侧通道、出油孔以及空气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挡溅盘内部的外侧通道、过渡通道以及内侧通道的引流,促进主路燃油在旋流器组件外侧周向均匀分布,通过出油孔的均匀分布可以提升主路燃烧出油均匀性,避免主燃级局部燃烧热点的出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烧室头部结构,属于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领域。
背景技术
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不仅是飞机飞行的动力来源,也是促进航空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现代高性能战斗机为了达到高速机动的作战要求,对发动机的推重比要求越来越高,发动机的循环参数也不断提高,总增加比已达到40以上,燃烧室进出口温升已达到1100K以上。
燃烧室是发动机的核心部件,用于将燃油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燃烧室进出口温升的提高势必造成燃烧室油气比的增加。燃烧室长期处在高温、高压、高应力环境下,油气比的增加极容易出现导流板烧蚀、头部壁面烧蚀等故障,直接造成发动机难以正常工作。
由于燃油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高温燃气会损伤、烧蚀燃烧室头部壁面,因此对燃烧室头部壁面降温十分重要。目前,常规实施方案主要通过设置导流板,从而控制冷却气流流动的形式实现壁面降温,但是,导流板一般位于主燃区,燃烧温度很高,容易损坏导流板,降温效果较差,且成本较高。现有常规技术方案如图4所示,燃烧室包括燃烧室头部101、火焰筒102和导流板103。
专利CN109899831A通过在挡溅盘上设置燃料腔体,在套筒位置设置出油孔,不仅可以取消导流板,还可以通过燃油吸热汽化吸热降低挡溅盘温度。但该专利存在如下问题:(1)将挡溅盘和旋流器整体加工,增加了工艺难度和加工成本;(2)该空腔没有任何导流、整流装置,易造成燃油分布不均匀,进而造成出油孔周向出油不均匀,形成局部燃烧热点;(3)从出口孔进入火焰筒的燃油可能对由喷嘴8进入的燃油造成影响,两级火焰相互干扰。如图5所示,包括:燃烧室头部1、火焰筒2、挡溅板3、腔体31、第一级供油系统4、出油孔5、一级涡流器6、二级涡流器7、喷嘴8。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燃烧室头部结构。
这种燃烧室头部结构,包括旋流器组件和挡溅盘;旋流器组件和挡溅盘组成扇形燃烧室单元,若干个扇形燃烧室单元组成环形燃烧室;旋流器组件位于燃烧室单元扇形区域的中心位置,旋流器组件由第一供油系统、一级旋流器、二级旋流器和文氏管组成;挡溅盘连接旋流器组件的外周并与内环火焰筒和外环火焰筒相连;所述挡溅盘外侧设有第二供油系统,挡溅盘内部设有燃油的外侧通道、过渡通道、内侧通道、出油孔以及空气孔;外侧通道位于挡溅盘内部的远离中心的边缘位置,外侧通道外侧与第二供油系统相连通;内侧通道位于挡溅盘内部的靠近中心的位置,内侧通道为圆环形结构,在内侧通道远离燃烧室头部的一侧设置有出油孔;过渡通道设于外侧通道和内侧通道之间,外侧通道、过渡通道和内侧通道相互连通,并且过渡通道呈扇叶状布置在内侧通道外周,过渡通道相对于内侧通道具有一定的角度;空气孔设于内侧通道内侧,并且空气孔贯通挡溅盘。
作为优选:旋流器组件中心为第一供油系统,第一供油系统外侧设有一级旋流器,一级旋流器外侧设有二级旋流器,一级旋流器内部设有文氏管。
作为优选:挡溅盘的轴向壁厚为2-4mm。
作为优选:挡溅盘内部的燃油通道的轴向宽度为1-3mm。
作为优选:扇形燃烧室单元之间通过外侧通道互相连通。
作为优选:每个扇形燃烧室单元内设置若干个过渡通道,过渡通道的分布位置相对于旋流器组件成中心对称形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慕帆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慕帆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5807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羽毛球拍弹性测试用落锤测试器
- 下一篇:高密度沉淀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