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活性生物炭污水处理反应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0320692.3 | 申请日: | 2021-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961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李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山诺水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4 | 代理人: | 高爽 |
地址: | 1022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性 生物 污水处理 反应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保护水处理领域,公开了一种活性生物炭污水处理反应系统。该系统包括生物炭反应子系统、特定菌发酵子系统及卸料筛分子系统;生物炭反应子系统包括反应器壳体、布水布气器、可拆卸曝气器、活性生物炭载体承托架、出水槽、分水器、进水管。卸料筛分子系统的卸料检修管与生物炭反应子系统的出料管的出口端连接;特定菌发酵子系统的配药槽的进液口与生物炭反应子系统的出水口的特定菌排放口连接;特定菌发酵子系统的出液泵连接的第一回流管路与生物炭反应子系统的进水口连接。本实用新型使用生物炭反应子系统处理难降解有机物污水,可直接通过生化法将COD、氨氮降低至排放标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保护水处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活性生物炭污水处理反应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污水深度处理的常用处理工艺包括物化法及生物法。
物化法包括高级氧化法,高级氧化法以臭氧直接氧化法和臭氧催化氧化法为代表,利用臭氧的强氧化能力对污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进行净化。臭氧直接氧化法为将臭氧通过气水接触设备扩散于污水中,氧化废水中的有机物。臭氧催化氧化法是利用催化剂引发臭氧分解产生羟基自由基氧化有机物,在一定程度提高了有机物分解速率及臭氧利用率。当前生产臭氧的主流方式是无声放电法,该法设备投资大、运行费用较高。与污水接触未反应完全的臭氧尾气排入大气中,因嗅阈值较低,容易产生恶臭污染。因此,臭氧直接氧化法和臭氧催化氧化法均存在运行能耗高、产生二次污染的问题。
生物法包括曝气生物滤池和活性炭滤池。曝气生物滤池(BAF)工艺是一种采用生物滤料固定生物膜的好氧生物反应器,是一种膜法生物处理工艺。微生物附着在滤料表面,污水在流经滤料表面的过程中,通过生物膜中所发生的生物氧化等作用,对污染物质进行氧化分解,使污水得以净化。BAF工艺依靠滤料表面细菌对有机物的捕获、分解实现水质的净化,有机物的去除受限于微生物的繁殖速率,对于可生化性差的有机物去除效果有限。常见的曝气生物滤池滤料有陶粒、火山岩及有机高分子填料。
活性炭滤池利用活性炭为滤料,通过滤料的机械过滤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同时,活性炭表面上生成生物膜,产生活性炭吸附和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的协同作用的废水生物处理过程。活性炭滤池虽可以吸附污水中的有机物,但由于生物膜中有效菌种数量极少,难以将有机物完成降解,故存在滤料使用寿命短、COD去除效果差的问题。
曝气生物滤池、活性炭滤池作为传统生化处理工艺,都存在有效菌种数量少、对难降解物质分解效率低、不能适应间歇运行或进水水质波动、出水水质不稳定的问题。此外,曝气生物滤池、活性炭滤池在曝气器检修时,需将滤料全部掏出或通过人工进入滤料层以下的封闭空间作业、耗时巨大并存在安全风险,且在滤料进行更换时,需要人工将滤料全部清出,操作人员工作强度高。
因此,针对目前污水深度处理常用处理工艺的缺陷,亟待提出一种主要针对于石油、化工、印染、造纸等行业污水的有机物末端控制,且适用于污水的三级处理,可去除污水中的COD的新型的污水处理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活性生物炭污水处理反应系统。本实用新型取代了传统的高级氧化、曝气生物滤池、活性炭滤池工艺。使用所述生物炭反应子系统处理难降解有机物污水,可直接通过生化法将COD、氨氮降低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Ⅳ类排放标准。且不使用氧化剂、运行费用低、无恶臭二次污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活性生物炭污水处理反应系统,该系统包括生物炭反应子系统、特定菌发酵子系统及卸料筛分子系统;
所述生物炭反应子系统包括反应器壳体、布水布气器、可拆卸曝气器、活性生物炭载体承托架、出水槽、分水器、进水管;
所述布水布气器、可拆卸曝气器、活性生物炭载体承托架、出水槽自下而上依次水平设置于所述反应器壳体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山诺水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山诺水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206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便使用的计算机网络隔离装置
- 下一篇:一种铁路客车塞拉门用驱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