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尾门撑杆的球窝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0343512.3 | 申请日: | 2021-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427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陈挪;薛浩;张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华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11/06 | 分类号: | F16C11/06;E05F15/00 |
代理公司: | 宁波久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99 | 代理人: | 赖泽银;陈超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撑杆 连接 结构 | ||
一种汽车尾门撑杆的球窝连接结构,包括撑杆和球窝,所述撑杆和球窝之间通过转接件实现连接,所述转接件套设在所述的撑杆内,所述转接件的侧壁和所述的撑杆的内壁通过铆压形变形成有限位防脱结构,所述转接件与所述的撑杆之间通过所述的限位防脱结构实现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球窝和撑杆之间通过转接件实现连接,且转接件与撑杆又依靠限位防脱结构实现固定连接,进而确保了转接件与撑杆之间连接的可靠性,使得球窝与撑杆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不易脱离,使得本产品使用时更加稳定可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尾门撑杆的球窝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尾门撑杆主要用于汽车尾门的自动启闭,其一般包括用于连接在汽车车架上的球窝,和连接在汽车尾门上的撑杆;
现有的汽车尾门撑杆的球窝一般是通过一个连接件与撑杆实现连接的,但现有的连接方式中,该连接件与撑杆之间的连接不够牢固,连接件和撑杆之间容易脱开,进而导致球窝与撑杆的分离,造成汽车尾门无法正常启闭。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汽车尾门撑杆用于连接球窝与撑杆的连接件容易与球杆脱开导致汽车尾门撑杆无法正常运行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尾门撑杆的球窝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尾门撑杆的球窝连接结构,包括撑杆和球窝,所述撑杆和球窝之间通过转接件实现连接,所述转接件套设在所述的撑杆内,所述转接件的侧壁和所述的撑杆的内壁通过铆压形变形成有限位防脱结构,所述转接件与所述的撑杆之间通过所述的限位防脱结构实现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限位防脱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的转接件侧壁上的第一防脱部、以及设置在撑杆内壁上的第二防脱部。
进一步,所述第一防脱部包括若干圈开设在所述的转接件上的限位防脱槽,所述第二防脱部包括若干圈由撑杆的内壁在铆压作用下与限位防脱槽发生干涉形变而凸设在撑杆内壁上的限位防脱筋,所述限位防脱筋与所述的限位防脱槽相互卡接。
进一步,所述限位防脱槽内还凸设有加强筋,所述限位防脱筋上开设有与之对应的加强槽,当所述限位防脱筋与所述的限位防脱槽卡接时,所述加强筋抵接在所述的加强槽内。
进一步,所述球窝与所述的转接件可转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转接件一端凸设有一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底端还凸设有一连接头,所述球窝上开设有一连接槽,所述连接柱和连接头可转动插接在所述的连接槽内。
进一步,所述连接头上向下凸设有第一锥面,所述连接槽内向下开设有第二锥面,所述第一锥面与所述的第二锥面相抵接。
进一步,所述连接柱、连接头用于与连接槽接触的外表面为光滑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装配方式:在生产过程中,球窝连接至撑杆上的过程为,首先将转接件设有限位防脱槽的一端插接在撑杆内,然后对撑杆侧壁进行铆压,使撑杆侧壁凹陷与限位防脱槽产生干涉形变从而形成限位防脱筋,此时转接件便固定连接在撑杆上,接着将球窝套设在转接件设有连接柱的一端上;
将本产品装配到汽车车架上去时,可以转动球窝使其相对于转接件转动,从而调整球窝开口的朝向,然后将球窝的开口配合至汽车车架上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球窝和撑杆之间通过转接件实现连接,且转接件与撑杆又依靠限位防脱结构实现固定连接,进而确保了转接件与撑杆之间连接的可靠性,使得球窝与撑杆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不易脱离,使得本产品使用时更加稳定可靠;2、球窝可旋转连接在转接件上,从而实现能够相对于撑杆发生旋转,当本产品安装至汽车车架上时,可以通过转动球窝来调整球窝朝向,便无需转动整个汽车尾门撑杆来调整,有效减小了安装难度;3、第二防脱部由撑杆侧壁在铆压过程中与第一防脱部干涉所形变形成,进而使得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可靠,进一步减小了球窝脱落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华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华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435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