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器人充电桩有效
申请号: | 202120362605.0 | 申请日: | 2021-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503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叶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澜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31 | 分类号: | B60L53/31;B60L53/35 |
代理公司: | 北京庚致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807 | 代理人: | 李晓辉;李伟波 |
地址: | 215131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高铁新城***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器人 充电 | ||
本公开提供一种机器人充电桩,其包括:基部,所述基部的内部形成有容置空间,在所述基部的一个壁上开设有至少两个开口;电极片,所述电极片设置于所述基部的内部,并且所述电极片的至少一部分能够从所述基部的开口伸出至所述基部的外部;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置于所述基部;以及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以当所述机器人充电桩给机器人充电时,所述防护罩相对于所述基部运动并使得所述防护罩远离所述电极片,使得电极片与所述机器人的充电接口连接;否则,所述防护罩覆盖所述电极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机器人辅助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机器人充电桩。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水平的日新月异,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正潜移默化地朝着自动化、智能化方向转变。在人类活动所涉及的工业领域和服务领域中,各种自动生产设备、智能物流机器人、搬运机器人、导购机器人、送餐机器人等屡见不鲜。设备的自动化、机器人的智能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解放了劳动力,更大大方便了人类日常的生活行为。
通常,智能机器人在执行特定任务时,需要依靠行走机构以到达目标位置。常见的行走机构中以轮式驱动的移动机器人底盘的应用居多,这种轮式驱动的移动机器人结构呈模块化,灵活性好,可靠性高,且相比类足式的行走机构而言,其控制也相对简单方便。因此,生活中常见的服务机器人、工业物流运输机器人基本都以这种轮式驱动的移动机器人作为底盘部件。
随着国内外机器人研究的飞速发展,高技术含量的研究成果不断转变成实际应用价值。如今,移动机器人可以不依赖以往那种以地面贴磁条的方式进行导引到达目标点,仅通过机器人本体上配置的一些传感器、视觉模块等即可实现在外围环境中不设置标志点的情况下,仍可按照期望到达目标位置,实现了全自主导航。
而且,移动机器人在电量不足的情况下,可自动寻找充电设备(即充电桩)进行自主充电,摆脱了以往必须依靠人工干预以手动进行充电的方式,从而大大提高了移动机器人实际作业效率。
近几年,随着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虽然“无线充电”这一新颖的名词逐渐吸引着大众的眼球,但是目前在机器人应用领域中,仍然采用的是接触式充电。所谓接触式充电,即机器人充电时需要借助外部充电桩设备,充电时移动机器人本体上安装的与电池连接的正负电极片将与充电桩上配置的正负电极片相接触,当机器人成功完成对接充电桩之后,充电桩内部控制系统将启动电流输出,给机器人上的电池充电。
然而,现有机器人充电桩设备在充电安全性、可靠性方面考虑欠妥,有待进一步研究。公开号为CN210161923U,专利名为《机器人充电桩》;公开号为CN208359958U,专利名为《一种机器人充电桩》;公开号为CN209329223U,专利名为《电极触点结构及机器人充电桩》。上述专利基本详细阐述了目前常用的几种接触式移动机器人充电桩设备结构组成,可是却对充电安全性、可靠性等考虑甚少。比如充电桩上的正负电极片均外露于周围环境中,存在外物触碰的安全隐患;而且电极片长时间直接暴露于空气环境中,容易在电极片表面生成氧化层或发生电化学腐蚀等现象,进而会对充电时电极片接触传导的可靠性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大大降低了充电桩的工作可靠性。
此外,机器人在充电时,首先需要与充电桩进行准确对接,即保证机器人本体上的正负电极成功与充电桩上的正负电极片对应接触,如果机器人在进入充电桩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对接偏差(通常偏差超过15mm以上均为大偏差)容易造成对接不上,存在自主充电失败的可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机器人充电桩。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机器人充电桩,其包括:
基部,所述基部的内部形成有容置空间,在所述基部的一个壁上开设有至少两个开口;
电极片,所述电极片设置于所述基部的内部,并且所述电极片的至少一部分能够从所述基部的开口伸出至所述基部的外部;
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置于所述基部;以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澜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澜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626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食品检测快速取样装置
- 下一篇:一种废弃绿泥处理用的沸腾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