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0396964.8 | 申请日: | 2021-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703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王亚超;张爱文;张艳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3/20 | 分类号: | F01P3/20;F01P7/14;F02B29/04;F01P11/08;F16H57/04;B60H1/00;B60H1/06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朱世林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冷却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发动机、膨胀水箱、发动机机械水泵等;设置在发动机上的发动机热管理模块设有三条支路;第一支路由发动机热管理模块、散热器、发动机机械水泵依次连通;第二支路由发动机热管理模块、变速器油冷却器、发动机机油冷却器及发动机机械水泵依次连通;第三支路由发动机热管理模块出发,并与涡轮增压器冷却回路汇合,汇合后与电动水泵连通;与电动水泵连通的一进三出四通阀门分别连通旁通回路、前暖风芯体、后暖风芯体,最终通过发动机机械水泵回到发动机内。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一进三出四通阀门,实现发动机小循环、前暖风芯体、后暖风芯体的水流切换,取缔原有多个两通水阀,大大降低了冷却系统自身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却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属于汽车发动机冷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发动机冷却系统是使发动机在所有工况下都保持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冷却系统既要防止发动机过热,也要防止冬季发动机过冷。如果发动机变冷,就会加快组件的磨损,从而使发动机效率降低并且排放出更多污染物。在发动机冷起动之后,冷却系统还要保证发动机迅速升温,尽快达到正常的工作温度。
冷却系统还有其他重要作用,就是将发动机热量传输至汽车暖风装置。在汽车暖风装置中,热源主要来自发动机提供的热水,在冬季可以实现采暖,但是在夏季,暖风的热量会辐射到乘员舱,造成空调制冷能力的下降。通常的解决办法是在暖风水循环中增加通断水阀控制。对于采用前后两个空调三厢的车辆,需要增加多个水阀进行分别控制,以达到热量按需分配的目的。水阀的增加造成了必然的成本增加,同时也会存在控制不便的风险。
因此,如何优化现有发动机冷却系统以及如何降低冷却系统的自身成本已为本技术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优化了现有发动机冷却系统,在实现发动机系统冷却、变速器机油冷却、发动机机油冷却、暖风采暖功能的前提下,通过设置采用一进三出四通阀门,取缔了原有的多个两通水阀,在满足各种暖风需求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冷却系统的自身成本。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发动机1、膨胀水箱2、散热器5、发动机机械水泵3、旁通回路11、前暖风芯体9、后暖风芯体10及管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动机1上设有发动机热管理模块TMM,所述发动机热管理模块TMM 设有三条支路,第一支路经散热器5、发动机机械水泵3与所述发动机1连通;第二支路依次与变速器油冷却器6、发动机机油冷却器4及发动机机械水泵3 进水口连通;第三支路经涡轮增压器TURBO、电动水泵7与一进三出四通阀门8 的进口a连通;所述一进三出四通阀门8包括出口b、出口c及出口d,分别与发动机机械水泵3进水口连通;所述膨胀水箱2与发动机机械水泵3进水口连通,且与发动机热管理模块TMM上设有的三条支路回路连通。
优选地,通过管路与散热器5进水口连通,散热器5出水口与发动机机械水泵3进水口管路连通,所述发动机机械水泵3出水口与所述发动机1连通。
优选地,所述发动机热管理模块TMM的第三支路由发动机热管理模块TMM 出发,并与涡轮增压器TURBO冷却回路汇合,汇合后的管路与电动水泵7一端连通,所述电动水泵7另一端与一进三出四通阀门8的进口a连通。
优选地,所述一进三出四通阀门8的出口b与发动机机械水泵3进水口连通构成旁通回路11。
优选地,所述一进三出四通阀门8的出口c与前暖风芯体9一端连通,前暖风芯体9另一端与发动机机械水泵3进水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一进三出四通阀门8的出口d与后暖风芯体10一端连通,后暖风芯体10另一端与发动机机械水泵3进水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涡轮增压器TURBO冷却回路另一端与发动机1缸盖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969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