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地形车有效
申请号: | 202120423440.3 | 申请日: | 2021-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537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赛格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3/00 | 分类号: | B60G3/00;B60G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杜德海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州市武***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形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地形车,右后悬挂包括:摇臂、轮轴支座、第一拉杆、第二拉杆以及第三拉杆。摇臂的前端连接至车架;轮轴支座连接至摇臂的后端;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的内端均连接至车架,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的外端均连接至轮轴支座;第三拉杆位于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的前方,第三拉杆的内端连接至车架,第三拉杆的外端连接至摇臂;第一拉杆的内端离全地形车的纵向中心对称平面的距离为L1,第二拉杆的内端离全地形车的纵向中心对称平面的距离为L2,其中,L1L2。该全地形车在较大的车轮行程里,始终保持符合车辆行驶要求的车轮定位,从而使全地形车具有较大的离地间隙、强大的通过障碍的能力、缓冲和吸收来自崎岖地面的冲击震动的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全地形车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到一种全地形车。
背景技术
对于运动型全地形车来说,为了达到尽可能大的越野过障能力,要求其悬挂系统提供尽可能大的车轮运动行程,并且在较大的车轮运动行程里具有良好的车轮定位,包括车轮的外倾角变化量、前束角变化量和车轮侧滑量等参数都要求尽可能的小。运动型全地形车的后悬挂大多采用多连杆悬挂系统。
现有技术下,同类型产品的多连杆后悬挂系统,采用前束控制杆来控制车轮前束角的变化。这种结构当车轮行程较大时控制车轮前束角的效果欠佳,而且对制造误差相当敏感,此外通过主摇臂连接拉杆来控制车轮外倾角的结构,导致主摇臂结构笨重且容易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或改善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全地形车,包括:
车架,所述车架由至少三个车轮支撑;
前悬挂,所述前悬挂连接至所述车架的前侧;
后悬挂,所述后悬挂包括连接至所述车架后侧的左后悬挂和右后悬挂;
所述左后悬挂和右后悬挂关于所述全地形车的中线对称设置,并均包括:
摇臂,所述摇臂的前端连接至所述车架;
轮轴支座,所述轮轴支座连接至所述摇臂的后端;
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所述第一拉杆位于所述第二拉杆的下方,所述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的内端均连接至所述车架,所述第一拉杆和所述第二拉杆的外端均连接至所述轮轴支座;
所述第一拉杆的内端离所述全地形车的纵向中心对称平面的距离为L1,所述第二拉杆的内端离所述全地形车的纵向中心对称平面的距离为L2,其中,L1<L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全地形车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均直接铰接在轮轴支座上,因此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在控制车轮外倾时可以将拉力直接传递到轮轴支座上,从而减小了摇臂受到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的拉力,提高了摇臂的安全性,也使右后悬挂整体在使用过程中更加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L1≤100mm,L2≤10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左后悬挂和右后悬挂还均包括第三拉杆,所述第三拉杆位于所述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的前方,所述第三拉杆的内端连接至所述车架,所述第三拉杆的外端连接至所述摇臂。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全地形车横向平面上的投影中,所述第三拉杆位于第一拉杆和所述第二拉杆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轮轴支座具有第一铰接部、第二铰接部以及用于安装车轮的车轮安装部,所述第二铰接部和所述第一铰接部分别位于所述车轮安装部中心线的上下两侧,所述摇臂上具有第五铰接部;
所述第一拉杆的外端铰接于所述第一铰接部,所述第二拉杆的外端铰接于所述第二铰接部,所述第三拉杆的外端铰接于所述第五铰接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轮轴支座还具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赛格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赛格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4234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骨科牵引康复架装置
- 下一篇:一种超声波水下治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