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直流薄膜电容器用芯组电极上电极导电母排有效
申请号: | 202120557547.7 | 申请日: | 2021-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564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金剑瑞;金子正;周俊;李杰;鲍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新容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4/005 | 分类号: | H01G4/005;H01G4/228;H01G4/33 |
代理公司: | 杭州融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66 | 代理人: | 肖茂才 |
地址: | 315202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流 薄膜 电容 器用 电极 导电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直流薄膜电容器用芯组电极上电极导电母排,采用导电母排、上电极引出端子排和充电上电极共同构成对直流薄膜电容器内芯组两端面及侧面的三面包覆复合母排结构;导电母排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导电母排共同连接形成具有U字形状截断面的导电母排结构,第一和第二导电母排分别覆盖于直流薄膜电容器内芯组的芯组电极两端头外侧处,第三导电母排连接于第一和第二导电母排之间,第三导电母排上设上电极引出端子排和多个下电极端子引出窗口,上电极引出端子排上设充电上电极和多个上电极引出电极端子;更大发挥提高电容器芯组电极导电端子排电流承载能力,提高散热性能,降低电容器工作过程温升速度,提高电容器载流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容器,尤其是涉及一种使用于新能源车控制器用直流薄膜电容器中的芯组电极上电极导电母排。
背景技术
电容器通常可以被应用于很多产品及使用场景上, 包括滤波、储能、电源控制等电路或电气功能作用上的应用。而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发展,新能源车用控制器也不断跟随发展;现有应用于新能源车用控制器的直流薄膜电容器,由于其电容器芯组电极导电端子排结构简单,导致电容器芯组电极导电端子排所能承载电流能力较差,最终导致电容器散热性能较差,电容器工作过程温升较快较高,不能有效发挥电容器载流能力,导致电容器内部与控制器等产品内部温度过高现象,从而影响降低了新能源车控制器的控制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使用于直流薄膜电容器中的电容器芯组电极导电端子排结构简单,导致电容器芯组电极导电端子排所能承载电流能力较差,最终导致电容器散热性能较差,电容器工作过程温升较快较高,不能有效发挥电容器载流能力,导致电容器内部与控制器等产品内部温度过高现象,从而影响降低了新能源车控制器的控制性能等现状而提供的一种可更大程度上发挥提高电容器芯组电极导电端子排电流承载能力,提高电容器散热性能,有效降低电容器工作过程温升速度,提高发挥电容器载流能力,避免电容器内部与其应用环境控制器等产品内部温度过高现象发生,提升新能源车控制器控制性能的直流薄膜电容器用芯组电极上电极导电母排。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直流薄膜电容器用芯组电极上电极导电母排,其特征在于:芯组上电极导电母排采用包括导电母排、上电极引出端子排和充电上电极共同构成对直流薄膜电容器内芯组两端面及侧面的三面包覆复合母排结构;所述导电母排包括第一导电母排、第二导电母排和第三导电母排,其中第一导电母排和第二导电母排分别覆盖设置于直流薄膜电容器内芯组的芯组电极两端头外侧处,第二导电母排采用具有多个镂空窗口的镂空结构,第三导电母排连接于第一导电母排和第二导电母排之间位置处,第三导电母排上设有上电极引出端子排和多个供芯组下电极端子引出的下电极端子引出窗口,上电极引出端子排上设有充电上电极和多个上电极引出电极端子,充电上电极根部连接设于上电极引出端子排上并延伸翻折至设于第一导电母排外侧处;第一导电母排、第二导电母排和第三导电母排相互连接共同形成具有U字形状截断面的导电母排结构。复合母排结构的芯组上电极导电母排更大程度上的加大了电容器的散热传导效率与散热能力,有效提高电容器的载流能力,降低电容器温升;镂空窗口结构的第二导电母排在提高复合母排结构的整体强度同时有效提高电容器整体空间结构布局有效性与散热有效性,充电上电极、充电下电极与复合母排的分布连接结构及其本身加大结构整体提升充电电流载流能力,降低电容器充电电极温度;提高电容器散热性能,有效降低电容器工作过程温升速度,提高发挥电容器载流能力,避免电容器内部与其应用环境控制器等产品内部温度过高现象发生,提升新能源车控制器控制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导电母排上分布设有与多个芯极焊接连接的焊接限位座。
作为优选,所述的多个上电极引出电极端子根部分布对应设于各下电极端子引出窗口的同侧窗口外侧处。
作为优选,所述的充电上电极设于上电极引出端子排上并设于靠长度方向的一端处,充电上电极具有比多个上电极引出电极端子更宽大的电极尺寸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新容电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新容电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575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芯极电容器
- 下一篇:电容器固定套压合感应装置及采用该装置的冲压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