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合人机协同带电作业机器人作业的冷缩引线终端绝缘护套有效
申请号: | 202120566226.3 | 申请日: | 2021-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292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安韶辉;焦秋良;刘君陶;李涛;李武兴;曹永进;赵长江;翁和章;胡亮亮;陈星屹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5/02 | 分类号: | H02G15/02;H01B17/58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王来佳 |
地址: | 30001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合 人机 协同 带电作业 机器人 作业 冷缩 引线 终端 绝缘 护套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合人机协同带电作业机器人作业的冷缩引线终端绝缘护套,包括弹头形弹性绝缘保护套,在该绝缘保护套内可拆卸设置有螺旋支撑线圈。本实用新型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简单、实用便捷,适合人机协同带电作业机器人作业的冷缩引线终端绝缘护套,与传统方法相比处理后的引线终端更加整洁,表面更加光滑,无需进行热缩处理,不易脱落,改进后可提升引线终端部分绝缘紧固效率,防止散股现象发生,更好的适合人机协同带电作业机器人作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配电带电作业领域,涉及人机协同带电作业机器人接引线作业时制作引线终端技术,尤其是一种适合人机协同带电作业机器人作业的冷缩引线终端绝缘护套。
背景技术
人机协同带电作业机器人实际应用成功后,在双回线路实际应用中又取得新的突破,使得人机协同带电作业机器人现场应用进入新阶段。传统人工在绝缘导线上接引线的作业,基本都是先剥开导线和引线的绝缘层,进行接引线作业,然后再恢复绝缘。人机协同带电作业机器人接引线作业,采取了新型并沟线夹,新型并沟线夹外部存在绝缘部分,接引线操作后不再进行绝缘恢复,但在接引线作业前,需要对已剥开绝缘层的引线的终端部分进行绝缘包裹,防止用绝缘操作杆穿引线时出现散股现象。
目前该操作有常用的两种方法,一种是绝缘粘带包裹,一种是使用绝缘护套。绝缘粘带包裹受到粘带种类影响,形式各样,包裹后表面光滑度不足;绝缘护套如果不采取紧固措施容易脱落,如果采取热缩的紧固措施将增大工作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适合人机协同带电作业机器人作业的冷缩引线终端绝缘护套,可以方便的对已剥开绝缘层的引线的终端部分进行绝缘紧固处理,减少散股现象发生,提升人机协同带电作业机器人接引线的作业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适合人机协同带电作业机器人作业的冷缩引线终端绝缘护套,包括弹头形弹性绝缘保护套,在该绝缘保护套内可拆卸设置有螺旋支撑线圈。
而且,所述螺旋支撑线圈从弹头形弹性绝缘保护套的大套孔插入。
而且,在螺旋支撑线圈的末尾端上穿装有弹性限定套。
而且,所述弹性限定套内径与引线直径相同,螺旋支撑线圈末端穿装过所述的弹性限定套。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简单、实用便捷,适合人机协同带电作业机器人作业的冷缩引线终端绝缘护套,与传统方法相比处理后的引线终端更加整洁,表面更加光滑,无需进行热缩处理,不易脱落,改进后可提升引线终端部分绝缘紧固效率,防止散股现象发生,更好的适合人机协同带电作业机器人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适合人机协同带电作业机器人作业的冷缩引线终端绝缘护套,如图1所示,包括弹头形弹性绝缘保护套1,在该绝缘保护套内可拆卸设置有螺旋支撑线圈2,该螺旋支撑线圈从弹头形弹性绝缘保护套的大套孔插入,在螺旋支撑线圈的末尾端上穿装有弹性限定套3。
该弹性限定套内径与引线直径相同,所述的螺旋支撑线圈末端穿装过所述的弹性限定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662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油管自动涂漆机构
- 下一篇:一种新封装结构的圆柱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