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铝模板自动包装机有效
申请号: | 202120643942.7 | 申请日: | 202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770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国;王晓毅;王保明;杨海斌;李令;安建良;姚强;任海龙;王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吸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51/06 | 分类号: | B65B51/06 |
代理公司: | 太原申立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5 | 代理人: | 程园园 |
地址: | 030006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山西综改示范区太原***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板 自动 装机 | ||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铝模板自动包装机,包括有第一轨道、第二轨道、上黏胶机构、下黏胶机构、左夹持机构及右夹持机构,上黏胶机构贯穿第一轨道的上半圆配合运动,下黏胶机构贯穿第一轨道的下半圆配合运动,左夹持机构、右夹持机构贯穿第二轨道的侧杆配合运动;本装置在使用时,先通过左夹持机构、右夹持机构将箱体夹持上升至固定位置,再通过上黏胶机构与下黏胶机构配合,将胶带在箱体上进行粘附,最后左夹持机构、右夹持机构将箱体进行旋转,将粘附在箱体上的胶带于箱体外表面上进行缠绕;本装置实现了包装的自动化,有效降低了人力成本、减少了劳动量并提高了包装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包装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铝模板自动包装机。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今建设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铝模板因其优异的性能及可回收性,在施工过程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在铝模板装箱处理后,需使用胶带对箱体外表面进行包装,从而降低运输过程中因箱体破损导致铝模板出现磕碰、划伤等缺陷而影响正常使用的风险。目前铝模板的包装方式一般采用人工包装,人力成本高且劳动量大,严重影响了铝模板出货的速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铝模板自动包装机,从而可解决现有人工包装方式导致的人力成本高、劳动量大及包装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而提供的一种铝模板自动包装机,包括有第一轨道、第二轨道、上黏胶机构、下黏胶机构、左夹持机构及右夹持机构,所述第一轨道为圆形,所述第二轨道为“匸”型,所述第一轨道的左半圆与第二轨道的两末端焊合实现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轨道以第一轨道为中心线对称布置,所述上黏胶机构贯穿第一轨道的上半圆配合运动,所述下黏胶机构贯穿第一轨道的下半圆配合运动,所述左夹持机构、右夹持机构贯穿第二轨道的侧杆配合运动。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轨道的圆形两端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底部连接有负重块,以提高第一轨道的稳定性,所述第二轨道的底部固定有负重块,以提高第二轨道的稳定性。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黏胶机构与下黏胶机构之间设置有缓冲块,以防止上黏胶机构与下黏胶机构发生碰撞。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黏胶机构包括有上黏胶壳体、主动轮、胶带固定杆、第一电机、导向垛、导向滚筒、导向轮、压实滚筒、上黏胶悬臂、从动轮及固定舌片,所述上黏胶壳体内腔固定有一个主动轮及多个从动轮,所述主动轮的旋转轴一端穿过上黏胶壳体与第一电机连接,以实现上黏胶机构与第一轨道配合运动时的动力传输,所述上黏胶壳体的右侧固定有胶带固定杆,以实现包装胶带的固定,所述上黏胶壳体的右下角固定有导向垛及固定舌片,所述固定舌片中自上而下依次通过旋转轴固定有导向滚筒、导向轮,所述上黏胶壳体的左侧固定有上黏胶悬臂,所述上黏胶悬臂的末端通过旋转轴固定有压实滚筒。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黏胶机构包括有下黏胶壳体、主动轮、从动轮、下黏胶悬臂及第二电机,所述下黏胶壳体内腔固定有一个主动轮及多个从动轮,所述主动轮的旋转轴一端穿过下黏胶壳体与第二电机连接,以实现下黏胶机构与第一轨道配合运动时的动力传输,所述下黏胶壳体的左侧固定有下黏胶悬臂。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夹持机构、右夹持机构包括有夹持壳体、主动轮、从动轮及第三电机,所述夹持壳体内腔固定有一个主动轮及多个从动轮,所述主动轮的旋转轴一端穿过夹持壳体与第三电机连接,以实现左夹持机构、右夹持机构与第二轨道配合运动时的动力传输,所述左夹持机构、右夹持机构还包括有千斤顶、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轴承、旋转固定板、旋转顶尖及第四电机,所述第一夹持臂的一端与夹持壳体的右侧固定,另一端与第二夹持臂的一端通过轴销连接,所述千斤顶的一端与夹持壳体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夹持臂连接,以保证夹紧力的稳定输出,所述旋转固定板的背面与第二夹持臂的表面固定,所述旋转固定板的中间开有圆孔,所述轴承外圈的外壁与旋转固定板圆孔的内壁配合固定,内圈的内壁与旋转顶尖旋转轴的外壁固定,所述旋转顶尖的旋转轴穿过第二夹持臂与第四电机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吸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西吸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439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