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轨道交通电缆敷设车用的过渡承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928991.5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8792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秦俊非;袁园;董建林;苏成;袁海林;朱勇;于志敏;王多良;连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67/02 | 分类号: | B65H67/02;B65H49/18;H02G1/06 |
代理公司: | 洛阳九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56 | 代理人: | 张龙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交通 电缆 敷设 过渡 承载 装置 | ||
一种轨道交通电缆敷设车用的过渡承载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垂直固设在放线车上的支撑板,所有支撑板的顶部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通过铰接件铰接有承载板,承载板固定连接有限位板,限位板与承载板和放线车的行进方向均相互垂直。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轨道交通电缆敷设车用的过渡承载装置,能够通过推动的方式将线缆盘转移到放线车上,无需使用大型的吊运设备,线缆盘的转移速度更快,且成本更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施工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轨道交通电缆敷设车用的过渡承载装置。
背景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具有节能、省地、运量大、全天候、无污染(或少污染)又安全等特点,属绿色环保交通体系,特别适应于大中城市。现有的城市轨道交通主要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单轨系统、有轨电车、磁浮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和市域快速轨道系统等,其中地铁系统因为节省地表空间、噪声小以及对其它交通设施影响小等特点逐渐成为城市轨道交通的主力和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目标。地铁系统以电力为能源,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大量的电缆,通常在隧道内壁上设置挂架,将电缆安装在挂架上。现有的地铁用电缆大多采用电缆盘进行包装运输,因为电缆尺寸较大,因此单个电缆盘的重量通常在6-7吨左右,为了快速敷设线缆,现有技术中多采用沿轨道行进的放线车来进行放线。在将线缆盘从站台转移到放线车上的过程中,因为站台与放线车之间存在间隙,且受制于线缆敷设位置的需求,这部分间隙并不能消除掉,因此难以直接将线缆盘推动到放线车上,目前多采用吊运设备完成转移,速度慢,效率低,并且成本高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轨道交通电缆敷设车用的过渡承载装置,能够通过推动的方式将线缆盘转移到放线车上,无需使用大型的吊运设备,线缆盘的转移速度更快,且成本更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方案为:一种轨道交通电缆敷设车用的过渡承载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垂直固设在放线车上的支撑板,所有支撑板的顶部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通过铰接件铰接有承载板,承载板固定连接有限位板,限位板与承载板和放线车的行进方向均相互垂直。
作为上述轨道交通电缆敷设车用的过渡承载装置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承载板的其中一个表面由依次设置的第一过渡面、第二过渡面和承载面组成,其中第一过渡面为弧形面,第二过渡面和承载面均为平面,并且第二过渡面和承载面之间形成钝角,承载面靠近所述铰接件。
作为上述轨道交通电缆敷设车用的过渡承载装置的进一步优化: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有固定定位板,所述连接板通过所述铰接件转动连接有活动定位板,活动定位板与固定定位板可拆卸连接。
作为上述轨道交通电缆敷设车用的过渡承载装置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活动定位板上穿设有定位销,所述固定定位板上开设有与定位销相匹配的销孔。
作为上述轨道交通电缆敷设车用的过渡承载装置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铰接件包括转轴,所述承载板和所述活动定位板均与转轴固定连接,承载板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套筒,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套筒,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均转动套设在转轴上。
作为上述轨道交通电缆敷设车用的过渡承载装置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承载板固定连接有联动杆,所述转轴上开设有用于容纳联动杆的插孔。
作为上述轨道交通电缆敷设车用的过渡承载装置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有加固板,加固板固定设置在放线车上。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推动的方式将线缆盘转移到放线车上,无需使用大型的吊运设备,线缆盘的转移速度更快,且成本更低。在线缆盘转运到放线车上之后,可以反向转动承载板,使承载板与站台分离,从而避免放线车在移动过程中承载板与站台立柱发生撞击,对承载板和现场其它设施进行保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正向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背向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92899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