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精度车载车辆定位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2121033068.1 | 申请日: | 2021-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64676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郝君;任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北部湾产业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1/02 | 分类号: | B60R11/02;F16F15/08;G01C21/26;H05K7/20 |
代理公司: | 贵州派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龙超峰 |
地址: | 538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精度 车载 车辆 定位 终端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精度车载车辆定位终端,包括终端本体、中控台和负载板,负载板设有上位槽、下位槽,上位槽之间、下位槽之间分别桥接有上支杆、下支杆,中控台通过背杆挂接在上支杆、下支杆上,中控台内设置有通槽,通槽内固定插接有固定框A,中控台和固定框A之间通过定位机构卡接,固定框A的内壁滑动套接有固定框B,终端本体四周分别连接有多个缓冲弹簧A、多个缓冲弹簧B。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定位终端和中控台通过背杆挂载,装卸方便,上支杆或下支杆与负载板之间的减震垫起到减震作用,缓冲弹簧A、缓冲弹簧B也起到减震作用,负载板抬高了中控台与车辆之间的结合面,改善了通风条件,保障了定位终端可靠稳定运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定位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高精度车载车辆定位终端。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城市道路与其他交通设施的增长速度已经远远低于汽车产业的发展速度。交通拥挤、堵塞以及交通事故等问题频发,给人们的工作、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造成了巨大的时间与经济损失。为了满足诸如提供安全保障、提高运输效率这类需求,实现监管部门对不同类别车辆的协调控制、有效指挥和统一管理,车载导航终端系统的应运而生。随着我国的卫星科技发展,制造生产出了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的定位车载终端,目前的北斗终端直接固定连接在车辆中控台上,没有相对的缓冲机构,车辆在实际行驶的过程中会造成颠簸震动,这使得北斗车载终端内壁的元件也会随着震动容易造成其内部元件的损坏,极大的影响了北斗车辆终端的使用寿命,不便于实际的使用。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11223260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高定位精度车载北斗终端,包括中控台,所述中控台的表面开设有安装插槽,所述安装插槽内固定插接有第一固定框,所述中控台和第一固定框之间通过四个对称设置的定位机构固定卡接,所述第一固定框的内壁滑动套接有第二固定框,所述第二固定框的左右相背两侧与第一固定框的内壁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缓冲弹簧,所述第二固定框内滑动套接有车载定位终端。采用该专利文献记载的技术方案,解决了对放置于中控台内部定位终端的缓冲减震的技术问题,然而,当定位终端与车辆连接在一起时,定位终端整体仍然会随着车辆行驶而受到颠簸,并且该车载定位终端与车辆装卸连接不易,当其搁置在车辆上时,与车辆彼此相对的结合面之间空隙极小,影响了散热效果,应用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精度车载车辆定位终端。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精度车载车辆定位终端,包括终端本体、中控台和负载板,负载板数量为一对并且彼此相互平行固定于车辆上,负载板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上位槽、下位槽,该对负载板上相应的上位槽之间桥接有上支杆,该对负载板上相应的下位槽之间桥接有下支杆,中控台上固定有背杆,背杆上端设置有挂钩,背杆下端螺接有限位螺钉,限位螺钉与背杆下端围绕形成“L”形托钩,当将挂钩挂接于上支杆上时,下支杆套接于托钩内,中控台内设置有通槽,通槽内固定插接有固定框A,中控台和固定框A之间通过四个对称设置的定位机构固定卡接,固定框A的内壁滑动套接有固定框B,固定框B的左右相背两侧与固定框A的内壁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多个缓冲弹簧A,终端本体滑动套接于固定框B内,终端本体的上下相背两侧与固定框B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多个缓冲弹簧B。
上支杆或下支杆与负载板表面之间还夹塞有减震垫。
减震垫的材质是橡胶。
终端本体的后侧内部开设有散热腔,终端本体的内壁电路板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散热片,多个散热片的一端均贯穿伸入散热腔内,散热腔的右侧内壁固定连接有散热风机,散热腔的左右相对一侧分别开设有出风口和进风口,出风口和进风口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防尘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北部湾产业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广西北部湾产业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0330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