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后取力器分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2121182366.7 | 申请日: | 202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993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王效忠;沈志国;夏昌明;黄建慧;李纪国;王常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坊通达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4 | 分类号: | F16H57/04;F16H57/021;F16H57/023;F16H57/029;B60K25/06;F16J15/32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1000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后取力器分 总成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取力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后取力器分总成。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后取力器分总成,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后取力齿轮轴,齿轮轴通过轴承与壳体转动连接,后取力齿轮轴一端设置有与外部驱动设备匹配的齿轮部,另一端设置有动力输出部,壳体内的后取力齿轮轴上设置有两个之间具有间隙的轴承,壳体内壁与两个轴承之间围成第一油道,靠近动力输出部的轴承与壳体内壁设置有间隙,形成第二油道。壳体内壁上设置有联通所述第一油道与第二油道的通道。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后取力器分总成,结构方面采用双油道设计,空腔内另加油道,取消壳体右端面钻油孔,不用拉铆钉堵孔,降低成本,节约能源(电),提高使用的可靠性,消除漏油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取力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后取力器分总成。
背景技术
取力器是一组或多组变速齿轮,又称功率输出器,一般是由齿轮箱、离合器、控制器组合而成,与变速箱低档齿轮或副箱输出轴连接,将动力输出至外部工作装置,如举升泵等,取力器一般是连接传动轴或者直接跟齿轮泵相连。
目前市面上的取力器如图3所示,在壳体的右端面钻油孔,并通过铆钉进行堵孔,加工有一定难度,生产效率低,长时间使用后出现漏油现象,另外,取力器内部为相对密封的空间,润滑油在内部的流通不畅,也造成了润滑效果较差,取力器内部轴承组件易磨损,缩短了使用寿命,基于密封效果不好也使得灰尘容易进入取力器内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取力器分总成,该取力器分总成改变了油道设计,无需在壳体右端面钻油孔,加工简单,无铆钉封孔也避免了漏油现象发生,且润滑油流通顺畅,防尘、提高取力器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后取力器分总成,包括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后取力齿轮轴,所述后取力齿轮轴通过轴承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后取力齿轮轴一端设置有与外部驱动设备匹配的齿轮部,另一端设置有动力输出部,
壳体内的后取力齿轮轴上设置有两个之间具有间隙的轴承,壳体内壁与两个轴承之间围成第一油道,
靠近动力输出部的轴承与壳体内壁设置有间隙,形成第二油道,
壳体上设置有第一油道的进油口、出油口和气孔,
靠近动力输出部的轴承的底部壳体内壁上设置有用于联通所述第一油道与所述第二油道的通道。
优选的,轴承的外圈与壳体之间设置孔用弹性挡圈。
优选的,动力输出部与壳体之间设置有防尘帽,防尘帽与动力输出部过盈配合。
优选的,进油口设置在两个轴承之间的壳体顶部,出油口设置在靠近齿轮部的轴承的底部壳体上,所述气孔设置在靠近齿轮部的轴承的顶部壳体上。
优选的,靠近动力输出部的轴承与动力输出部之间设置有衬套,衬套与壳体之间的缝隙设置有内包骨架油封。
优选的,内包骨架油封材料橡胶类型选用FKM,骨架材料采用DC01,弹簧材料采用70-B,采用双唇设计,其中一唇做密封油设计,一唇用做防尘设计。
优选的,齿轮轴上设置的两个轴承之间设置有固定轴承内圈的隔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后取力器分总成,结构方面采用双油道设计,空腔内另加油道,取消壳体右端面钻油孔,不用拉铆钉堵孔,降低成本,节约能源(电),提高使用的可靠性,消除漏油风险。
进油口、出油口和气孔设计加合理,加工更简单,提高了生产效率,出气孔设计也使润滑油在取力器内部流通更加顺畅,避免轴承因润滑不好而出现短时间严重磨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坊通达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潍坊通达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1823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电瓶夹接线端子的成型装置
- 下一篇:一种拖鞋生产用冲裁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