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精度收放卷机有效
申请号: | 202121189453.5 | 申请日: | 202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009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金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盟讯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18/10 | 分类号: | B65H18/10;B65H18/02;B65H16/02;B65H23/02;B65H23/032;B65H23/04 |
代理公司: | 重庆百润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9 | 代理人: | 沈锋 |
地址: | 215024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精度 收放卷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不锈钢带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高精度收放卷机,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所述第一底座上设置有放卷机构,所述放卷机构包括与第一底座转动连接的放卷气胀轴,所述第二底座上设置有收卷机构,所述收卷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二底座转动连接的收卷气胀轴;所述放卷气胀轴与收卷气胀轴之间还设置有第一拉料滚轮和第二拉料滚轮,且所述第一拉料滚轮和第二拉料滚轮位于同一高度位置处,所述放卷气胀轴与收卷气胀轴之间还设置有张力检测装置和纠偏装置。所述高精度收放卷机便于在钢带的收放卷过程中对钢带张力进行调节控制,以保证钢带在收放卷过程中的张力保持恒定,保障钢带加工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不锈钢带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高精度收放卷机。
背景技术
不锈钢带简单的说就是超薄不锈钢板的延伸物。主要是满足不同工业部门工业化生产各类金属或机械产品的需要而生产的一种窄而长的钢板。
冷轧钢带是以热轧卷为原料,在室温下在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轧制而成,包括板和卷。其中成张交货的称为钢板,也称盒板或平板;长度很长、成卷交货的称为钢带,钢带在加工完成后需经热处理和平整后交货。冷轧钢具有良好的性能,即通过冷轧,可以得到厚度更薄、精度更高的冷轧带钢和钢板,平直度高、表面光洁度高、冷轧板表面清洁光亮、易于进行涂镀加工、品种多,用途广,同时具有冲压性能高和不时效、屈服点低的特点,所以冷轧板具广泛的用途,主要应用于汽车、印制铁桶、建筑、建材、自行车等行业,同时还是生产有机涂层钢板的最佳选材。
目前,在钢带加工完过程中,常用到钢带收放卷装置,而现有的收放卷装置在使用时存在的问题在于:不便于在收卷过程中对张力进行控制,在收放卷过程中钢带的松弛可能导致钢带摆动从而在钢带表面造成划伤。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高精度收放卷机,所述高精度收放卷机便于在钢带的收放卷过程中对钢带张力进行调节控制,以保证钢带在收放卷过程中的张力保持恒定,保障钢带加工质量。
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精度收放卷机,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所述第一底座上设置有放卷机构,所述放卷机构包括与第一底座转动连接的放卷气胀轴,所述第二底座上设置有收卷机构,所述收卷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二底座转动连接的收卷气胀轴,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上分别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放卷气胀轴和收卷气胀轴转动的第一伺服电机和第二伺服电机;所述放卷气胀轴与收卷气胀轴之间还设置有第一拉料滚轮和第二拉料滚轮,所述第一拉料滚轮与第一底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拉料滚轮与第二底座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拉料滚轮和第二拉料滚轮位于同一高度位置处,所述放卷气胀轴与收卷气胀轴之间还设置有张力检测装置和纠偏装置,所述纠偏装置包括检测组件和设于所述工作台上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底座进行移动的纠偏调节组件;还包括控制器,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张力检测装置以及纠偏装置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张力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检测辊和第二检测辊,所述第一检测辊设于所述放卷气胀轴与第一拉料滚轮之间且与所述第一底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检测辊设于收卷气胀轴与第二拉料滚轮之间且与第二底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检测辊和第二检测辊的两端均设置有张力传感器,所述张力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组件包括第一纠偏传感器和第二纠偏传感器,所述第一纠偏传感器与第一侧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纠偏传感器与第二侧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底座包括底板和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上转动安装有第一卡盘,所述放卷气胀轴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卡盘上,所述第一伺服电机与第一侧板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卡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底座包括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上转动安装有第二卡盘,所述收卷气胀轴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卡盘上,所述第二伺服电机与第二侧板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二卡盘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盟讯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盟讯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1894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