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设置在差速器与电机集成结构内的油路有效
申请号: | 202121213654.4 | 申请日: | 2021-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061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孙利锋;胡晓华;周文武;张慧;李金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盘毂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48/08 | 分类号: | F16H48/08;F16H48/38;F16H57/02;F16H57/023;F16H57/04;F16H57/08;H02K5/20;H02K9/19;H02K7/10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 |
地址: | 321100 浙江省金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设置 差速器 电机 集成 结构 油路 | ||
1.一种设置在差速器与电机集成结构内的油路,包括差速器(1)和电机(2),用于输出动力的半轴(13)与差速器(1)驱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2)包括电机外壳体(21),所述电机外壳体(21)内设有循环油道(25),所述循环油道(25)两端均设有润滑口(24),差速器(1)内部具有润滑空腔(15),所述润滑空腔(15)通过润滑口(24)与循环油道(25)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置在差速器与电机集成结构内的油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油道(25)设有若干条,且循环油道(25)沿半轴(13)的轴心线周向均匀分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置在差速器与电机集成结构内的油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口(24)与润滑空腔(15)之间通过导油槽(16)相连通,所述导油槽(16)设置在差速器(1)内表面上且向差速器(1)内部凹陷或所述导油槽(16)设置在半轴(13)外表面上且向半轴(13)内部凹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置在差速器与电机集成结构内的油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槽(16)设置在差速器(1)内表面上且呈螺旋状延伸,导油槽(16)的轴心线与半轴(13)的轴心线相重合。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置在差速器与电机集成结构内的油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槽(16)包括若干根依次连通的导油通道(161),所述导油通道(161)中心线与半轴(13)轴心线的夹角为45-75度。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置在差速器与电机集成结构内的油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槽(16)设置在半轴(13)外表面,每根半轴(13)上至少设有两条导油槽(16),且每条导油槽(16)的进油口所处位置不相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置在差速器与电机集成结构内的油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差速器(1)和/或半轴(13)上的搅油槽(17)。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置在差速器与电机集成结构内的油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油槽(17)设置在差速器(1)上,搅油槽(17)具有若干个且搅油槽(17)沿半轴(13)轴心线周向均匀分布;或所述搅油槽(17)设置在半轴(13)上,搅油槽(17)具有若干个且搅油槽(17)沿半轴(13)轴心线周向均匀分布。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置在差速器与电机集成结构内的油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油槽(17)位于润滑口(24)的正上方或正下方。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置在差速器与电机集成结构内的油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口(24)设有至少四个,差速器(1)上驱动连接有半轴(13),至少两个润滑口(24)位于半轴(13)上方,至少两个润滑口(24)位于半轴(13)下方,所述循环油道(25)包括位于半轴(13)上方的上循环油道(251)和位于半轴(13)下方的下循环油道(252),两个位于半轴(13)上方的润滑口(24)通过上循环油道(251)相连通,两个位于半轴(13)下方的润滑口(24)通过下循环油道(252)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盘毂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盘毂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21365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