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行星传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1234287.6 | 申请日: | 2021-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592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姜杰;王婧;陈旭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方汤臣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1/32 | 分类号: | F16H1/32;F16H57/08;F16H57/023 |
代理公司: | 北京云嘉湃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78 | 代理人: | 程凌军 |
地址: | 22653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行星 传动 结构 | ||
一种行星传动结构,包括:行星框架;太阳轮,安装于所述行星框架;齿圈;以及N组行星轮,安装于所述行星框架且啮合于所述太阳轮和齿圈之间,N大于等于3;其中,所述行星框架沿着外周设置有N个支撑柱,相邻的两个支撑柱之间设置有一组行星轮,每组行星轮由紧密相邻的n个行星轮组成,n大于等于2。该行星传动结构可适应于大扭矩需求,解决了传动比与布局空间的矛盾问题,提高了行星框架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行星传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行星传动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行星传动结构中,如图3所示,行星轮一一对应地间隔设置于行星框架的支撑柱3之间,当需要增大行星轮强度时,通常需要增加行星轮的数量,但实际中当行星轮个数大于等于6时,因传动比与布局空间的矛盾极其容易产生行星轮间间距过小,影响行星框架尤其是支撑柱的设计强度,从而无法实现所要的设计方案。例如,如图2所示,当布置6个行星轮时,相邻行星轮之间的角度基本上为θ,这导致相邻行星轮之间的空间狭小,难以设置支撑柱,即使设置了支撑柱,其强度也难以满足行星框架的整体要求。
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行星传动结构来解决上述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行星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行星框架;
太阳轮,安装于所述行星框架;
齿圈;以及
N组行星轮,安装于所述行星框架且啮合于所述太阳轮和齿圈之间,N大于等于3;
其中,所述行星框架沿着外周设置有N个支撑柱,相邻的两个支撑柱之间设置有一组行星轮,每组行星轮由紧密相邻的n个行星轮组成,n大于等于2。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方面,每组行星轮由逆时针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至第n个行星轮组成,各第一行星轮之间等间隔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方面,每组行星轮由逆时针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至第n个行星轮组成,各第一行星轮之间不等间隔布置,且各相邻的第一行星轮之间对应的角度之差小于等于第一预定角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方面,所述行星框架为由顶部圆盘、底部圆盘以及连接于所述顶部圆盘和底部圆盘之间的所述支撑柱构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方面,所述第一预定角度为小于等于10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方面,所述第一预定角度为1-8度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方面,所述第一预定角度为2-5度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方面,N等于3,各相邻的第一行星轮之间对应的角度依次分别为120.98度、120.99度和118.03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方面,n=2,第一和第二行星轮之间对应的角度为47.22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方面,一部分相邻的第一行星轮之间对应的角度相等。
本实用新型可以获得以下一个或多个技术效果:
1.增加行星轮数量,提高了行星轮强度,解决了传动比与布局空间的矛盾;
2.增加了单个支撑柱的强度,满足了行星框架的整体强度要求;
3.各组行星轮内的行星轮之间相互紧邻,为支撑柱的设置节省和预留了空间;
4.各组行星轮之间的间距增大,为增加支撑柱的强度提供了条件;
5.各组行星轮之间不均分布置,满足了给定的速比要求和布置空间的要求。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方汤臣传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方汤臣传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2342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降噪型建筑工程用夯土机
- 下一篇:一种石材智能烘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