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车身覆盖件的夹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306816.9 | 申请日: | 2021-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60984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卢好蕊;赵恒;王永涛;邓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11/00 | 分类号: | B25B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张燕华 |
地址: | 100176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车身 覆盖 夹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车身覆盖件的夹持装置,包括工作台、驱动机构、控制机构以及夹紧臂,夹紧臂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转动连接在工作台上,其中,控制机构控制驱动机构驱动夹紧臂转动,以带动第二端部远离或靠近工作台,于第二端部靠近工作台时,第二端部与工作台之间夹紧一车身覆盖件。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身覆盖件的夹持装置具有结构稳定,通用性强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夹持设备,属于汽车生产中的车身覆盖件质量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身覆盖件拆解测试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为保证乘用车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要求的稳定性,需要定期地对各种车型产品的车身外覆盖件零件,如机盖、翼子板、车门、后尾门等,进行拆解式的质量检测,检测手段通常是由考核人员使用多种破坏性拆解工具将零件总成拆解成可供检测的式样。操作流程为:将零件放置在工作平台上,由考核人员手持零件或使用简易手工夹具对零件进行调整固定,并使用拆解工具对零件进行拆解,但这种手持式的调整固定操作容易使考核人员因力量不足或注意力不集中而发生安全事故。因此,通过装置来夹持零件是非常有效的解决办法,但由于不同覆盖件的尺寸大小、结构、性状均不相同,目前市场上通用的夹持装置不能够同时满足所有车型的覆盖件的夹紧要求,也没有针对形状多变的乘用车外覆盖件的夹持装置的设计思路和具体结构,更未见汽车生产行业中运用此结构的文献报导。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车身覆盖件的夹持装置,对车身覆盖件进行自适应夹紧定位及拆解检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身覆盖件的夹持装置包括工作台、驱动机构、控制机构以及夹紧臂,所述夹紧臂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转动连接在所述工作台上,其中,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夹紧臂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二端部远离或靠近所述工作台,于所述第二端部靠近所述工作台时,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工作台之间夹紧一车身覆盖件。
上述的用于车身覆盖件的夹持装置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夹紧臂还包括连接部,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分别连接在所述连接部的两端,所述第一端部、连接部、第二端部连接呈C型。
上述的用于车身覆盖件的夹持装置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与第二连接段之间具有第一角度,所述第二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之间具有第二角度。
上述的用于车身覆盖件的夹持装置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一连接段之间具有第三角度,所述第二端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段,所述第二端部和第三连接段之间具有第四角度。
上述的用于车身覆盖件的夹持装置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角度、第二角度、第三角度以及第四角度均为钝角。
上述的用于车身覆盖件的夹持装置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部包括转动连接侧和推抵侧,所述转动连接侧转动连接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气压支杆,所述推抵侧连接所述气压支杆。
上述的用于车身覆盖件的夹持装置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进气路,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松开模块和夹持模块,所述松开模块以及夹持模块连接在所述进气路和气压支杆之间。
上述的用于车身覆盖件的夹持装置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安全模块,所述松开模块以及夹持模块均通过安全模块连接在进气路上。
上述的用于车身覆盖件的夹持装置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对进气压力进行控制的压力控制模块。
上述的用于车身覆盖件的夹持装置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夹紧臂为平行设置的两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功效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身覆盖件的夹持装置具有结构稳定,通用性强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3068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