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交互自动问询的客户服务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2121396589.3 | 申请日: | 2021-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61660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柴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艾利思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B37/00 | 分类号: | A47B37/00;A47B97/00;A47B95/00;G10L15/26 |
代理公司: | 天津垠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48 | 代理人: | 王忠玮;赵玉琴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交互 自动 问询 客户 服务 终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交互自动问询的客户服务终端,包括服务终端壳体,所述服务终端壳体的一侧设置有话筒,所述服务终端壳体的顶端侧壁贯穿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服务终端壳体远离话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转杆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根据人们与客户服务终端壳体之间的距离,调整电动伸缩杆输出长度和驱动电机输出端旋转角度,通过控制活动板转动不同角度和转动板转动不同角度,能够自动调整收音筒与人们的位置,使得收音筒主动靠近音源,避免收音筒收录音源的有效信息的极大限制,避免客户服务终端对语音信息识别的准确性受到不利影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客户服务终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交互自动问询的客户服务终端。
背景技术
在公众服务机构中,服务大厅通常配备客户服务终端,对人们进行主动问询,通过收音系统收录并识别语音信息,针对语音信息在储备的信息中应答对应的诉求,将有效办事流程信息通过显示屏展示同时进行语音提示播报,以减少人们的无效走动,目前,现有技术中客户服务终端的收音筒位置不能根据人们与设备的距离进行自动调整,收音筒收录音源的有效信息受到距离的极大限制,影响客户服务终端对语音信息识别的准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交互自动问询的客户服务终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交互自动问询的客户服务终端,包括服务终端壳体,所述服务终端壳体的一侧设置有话筒,所述服务终端壳体的顶端侧壁贯穿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服务终端壳体远离话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转杆固定连接,所述转杆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远离驱动电机的一侧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内侧壁底端转动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顶端与话筒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远离服务终端壳体的一侧固定活动铰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远离活动板的一侧活动铰接有L型板,所述L型板固定连接在活动板上,所述服务终端壳体的外侧壁底端固定连接有踏板,所述踏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四个安装槽,四个所述安装槽的内壁根据与服务终端壳体之间的距离由近至远依次固定连接有一号传感器、二号传感器、三号传感器和四号传感器,一号传感器、二号传感器、三号传感器和四号传感器均为重力传感器,一号传感器、二号传感器、三号传感器和四号传感器均连接有信息广播器,四个信息广播器共同电性连接有信息接收器,信息接收器电性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与驱动电机和电动伸缩杆电性连接,四个信息广播器各自设置指令一、指令二、指令三和指令四,且指令一、指令二、指令三和指令四进入信息处理器时优先级由高至低依次设置。
优选的,所述话筒的一侧设置有距离感应探头,所述距离感应探头固定连接在活动板顶端的外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活动槽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角度限位柱,所述角度限位柱位于活动板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转动板的下方设有L型限位板,所述L型限位板固定连接在服务终端壳体的外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活动槽的内壁顶端固定连接有保护盒,所述活动板的顶端滑动连接在保护盒的内部,所述话筒位于保护盒的内部。
优选的,四个所述安装槽的上方均设有耐磨踏皮,所述耐磨踏皮均固定连接在踏板的上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活动板转动连接在转动板中,通过在踏板上设置距离服务终端壳体距离各不相同的一号传感器、二号传感器、三号传感器和四号传感器,通过重力感应使用者在踏板上的位置,能够根据人们与客户服务终端壳体之间的距离,自动进行单段调节或双段调节,在一号传感器、二号传感器、三号传感器和四号传感器经踩踏后启动时,调整电动伸缩杆输出长度和驱动电机输出端旋转角度,通过控制活动板转动不同角度和转动板转动不同角度,能够自动调整收音筒与人们的位置,使得收音筒主动靠近音源,避免收音筒收录音源的有效信息的极大限制,避免客户服务终端对语音信息识别的准确性受到不利影响。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艾利思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艾利思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3965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