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腔瓣膜血管通路连接管有效
申请号: | 202121473294.1 | 申请日: | 202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61249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周静妍;周红卫;史应龙;代与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静妍;周红卫 |
主分类号: | A61M1/16 | 分类号: | A61M1/16;A61M39/10 |
代理公司: | 南宁东之智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5128 | 代理人: | 杜启杰 |
地址: | 530021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瓣膜 血管 通路 接管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双腔瓣膜血管通路连接管,包括:带有引血腔和回血腔的主管路,带有引血孔和回血孔的圆头部,引血瓣膜,回血瓣膜,微孔,第一挡边,第二挡边,中间隔膜。本实用新型通过带有圆弧面的圆头部能够顺利穿过血管壁上的切口,并且还通过圆头部的卡止面与血管壁相互卡合,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血管通路从血管切口处脱落;血管通路内同时集成有引血腔和回血腔,从而能够简化结构,防止过多的管道造成不便,在血管通路的引血孔和回血孔处分别设置有可自动开合的引血瓣膜和回血瓣膜,在血透过程中能够自动打开,在血透完成时能够自动关闭,并且其上面设有微孔,能够渗透肝素以防止血栓的形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腔瓣膜血管通路连接管。
背景技术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清除体内毒素、炎症介质、水等物质,控制心衰,纠正电解质紊乱的必需通道;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导管,分为临时血透导管和长期血透导管。另外一种方式是动静脉瘘。
动静脉瘘可长期增加心脏负担,容易导致心衰,这是动静脉瘘无法克服的弊端。血透导管的使用不增加心脏负担,操作简便,使用方便,但传统的导管又有易感染,易形成血栓和血管狭窄的风险,这也是限制导管使用的主要原因。引起血栓和血管狭窄的原因是因为导管作为异物留置在血管腔内造成,如果血管腔内无导管则不会引起血栓和狭窄,如果导管仅置于血管壁且有瓣膜,则此导管即可引血又不会导致血栓和狭窄,把导管开口固定于血管壁上则可能实现理想的血透血管通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腔瓣膜血管通路连接管,从而克服现有的血管通路易从血管上脱落,固定不稳,管路结构多且复杂以及易形成血栓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腔瓣膜血管通路连接管,包括:主管路,其内部设有相互独立的引血腔和回血腔;圆头部,其设于所述主管路的一端,所述圆头部的外周从所述主管路的外壁向外延伸,在所述圆头部远离所述主管路的一端设有圆弧面,所述圆弧面上开设有引血孔和回血孔,所述引血孔与所述引血腔相连通,所述回血孔与所述回血腔相连通;引血瓣膜,其设于所述引血孔处,所述引血瓣膜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引血孔的孔壁固定连接,所述引血瓣膜的厚度从其中间向其两端逐渐减小,所述引血瓣膜的中部能够向所述圆头部内凹陷;回血瓣膜,其设于所述回血孔处,所述回血瓣膜的一端与所述回血孔的孔壁固定连接,所述回血瓣膜的另一端能够向所述圆头部的外侧打开;所述引血瓣膜和所述回血瓣膜的形状与所述圆弧面相一致且所述引血瓣膜和所述回血瓣膜上设有微孔。
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圆头部与所述主管路的端部相连接处设有卡止面,所述卡止面环设于所述主管路的外壁并向所述主管路的外周延伸。
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卡止面与所述主管路的轴线之间成30至45度的夹角。
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圆头部内设有相互独立的第一导流腔和第二导流腔,所述第一导流腔将所述引血孔和所述引血腔相连通,所述第二导流腔将所述回血孔和所述回血腔相连通。
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管路中设有中间隔膜,其端部延伸至所述圆头部内,所述中间隔膜将所述主管路的内部区隔出所述引血腔和所述回血腔,所述中间隔膜将所述圆头部的内部区隔出所述第一导流腔和所述第二导流腔。
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导流腔的侧壁设有第一坡面,所述第一坡面能够使所述引血腔的侧壁向所述引血孔的边缘平滑过渡。
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导流腔的侧壁设有第二坡面,所述第二坡面能够使所述回血腔的侧壁向所述回血孔的边缘平滑过渡。
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引血孔的口部设有第一挡边,所述引血瓣膜设于所述第一挡边和所述第一导流腔之间。
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回血孔的口部设有第二挡边,且该第二挡边位于所述回血瓣膜和所述第二导流腔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静妍;周红卫,未经周静妍;周红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4732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身红光理疗床
- 下一篇:一种自动化的固定消防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