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巡逻车用制动架有效
申请号: | 202121574564.8 | 申请日: | 2021-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836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梁恩文;杨帅;张彦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州泛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17/00 | 分类号: | B60T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尹均利 |
地址: | 253000 山东省德州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巡逻车 制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电动巡逻车用制动架,包括撑架,所述撑架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缓撑杆,所述撑架的内部和所述缓撑杆的内部均开设有缓震仓,所述缓震仓的内壁固定安装有若干个缓震弹块,所述撑架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两个第一装杆。该一种电动巡逻车用制动架的制动架主体更为轻便,稳固性和耐受性更好,具有更高的减震性能,分别功能部件有支撑主体的撑架,减震的缓震弹块、缓震仓、缓撑杆和缓震柱等,使用两两对立的缓震弹块代替球形弹块来减震,增加了撑架和缓撑杆的稳固性,使用缓震柱减少了撑架的直接碰撞,增加了撑架的耐受性不易损坏,延长了使用寿命,增加了多角度安装,安装过程更为便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动巡逻车用制动架。
背景技术
制动是指使运行中的机车、车辆及其他运输工具或机械等停止或减低速度的动作,制动的一般原理是在机器的高速轴上固定一个轮或盘,在机座上安装与之相适应的闸瓦、带或盘,在外力作用下使之产生制动力矩,通常使用制动架将他们连接在一起安装在车辆底部。
现有专利号为CN201920702828.X,一种抗震耐用的汽车刹车制动用支架,该支架在使用时,需要应用在汽车上,体积和重量较大,不适用于电动巡逻车这种小型轻便的电动车辆,降低了电池续航能力,并且使用原有的球形抗震结构降低了支撑和连接两者的横杆的稳固性,易发生折断,降低了支架的使用寿命,并且原有的安装卡槽连接方向单一,无法改变方向,连接操作较为繁琐,增加了时间和人力成本,可能会影响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巡逻车用制动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该支架在使用时,需要应用在汽车上,体积和重量较大,不适用于电动巡逻车这种小型轻便的电动车辆,降低了电池续航能力,并且使用原有的球形抗震结构降低了支撑和连接两者的横杆的稳固性,易发生折断,降低了支架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巡逻车用制动架,包括撑架,所述撑架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缓撑杆,所述撑架的内部和所述缓撑杆的内部均开设有缓震仓,所述缓震仓的内壁固定安装有若干个缓震弹块,所述撑架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两个第一装杆,两个所述第一装杆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缓震柱,两个所述缓震柱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装杆,整体使用原理及效果和CN201920702828.X一种抗震耐用的汽车刹车制动用支架实用新型设计专利的工作原理相同,但是本实用新型运用了其原理但是简化了其结构,并且降低了本制动架的重量,增加了制动架的稳固性和耐受力,同时增加了制动架的减震能力,并且使用转动安装结构使得制动架安装时可以多角度安装,安装更为便利和快捷,使用时只需要拉动限杆块后改变方向以便抽出活动卡杆,随后对准转向安装块安装后重新插上活动卡杆,随后拉动限杆块改变方向即可完成固定,并且比较以前的专利设计,不使用球形抗震结构,制动架更加稳固和轻便,减震能力更强。
优选的,所述缓震仓的内壁固定安装的若干个缓震弹块两两对立呈线性阵列,两个所述第一装杆远离撑架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螺母,通过缓震仓的内壁固定安装的若干个缓震弹块,从而达到了增加撑架的稳固性和耐受力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撑架的外表面开设有两个通孔,且两个通孔的内壁分别与两个缓震柱的外表面相契合,两个所述第二装杆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螺母,通过撑架的外表面分别与两个缓震柱的外表面活动连接,从而达到了增加撑杆的减震性能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撑架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两个转向安装块,两个所述转向安装块的内壁均活动连接有活动卡杆,两个所述活动卡杆的内壁均活动连接有拉弹移块,两个所述拉弹移块的外表面均活动套设有限杆块,通过撑架的外表面活动连接的两个转向安装块,从而达到了多角度安装制动架的目的。
优选的,两个所述活动卡杆的均底部开设有滑槽,且两个滑槽的内壁分别与两个拉弹移块的外表面相适配,两个所述拉弹移块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弹簧,通过弹簧收紧运动带动拉弹移块运动,从而达到了限杆块的外表面与活动卡杆的外表面贴紧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州泛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德州泛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5745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