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故障指示器采集单元移载挂装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1582420.7 | 申请日: | 2021-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60828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明;倪妍妍;孙立成;赵成;王若民;杨娴;冯玉;肖遥;骆晨;吴凯;孙靓靓;徐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04 | 分类号: | G01R1/04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缪璐欢 |
地址: | 230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故障 指示器 采集 单元 移载挂 装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故障指示器采集单元移载挂装机构,涉及故障指示器移载挂装技术领域,包括承载装置、移动装置和悬挂装置,承载装置位于移动装置上,用来挂装采集单元的挂装杆的两端分别位于承载装置上;悬挂装置包括导电杆,挂装杆能够套设在导电杆外侧壁;挂装位置切换单元来回移动,致使挂装杆所在轴线与导电杆所在轴线位于同一竖直面;升降单元上下移动,致使挂装杆所在轴线与导电杆所在轴线同轴;输送单元沿导电杆的轴线移动,带动挂装杆朝导电杆移动,致使挂装杆套设在导电杆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只需要调整采集单元相对于导电杆的位置,然后将挂装采集单元的挂装杆套设在导电杆外侧壁,即可实现对故障指示器的移载挂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故障指示器移载挂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故障指示器采集单元移载挂装机构。
背景技术
故障指示器是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覆盖面积广、使用数量大,其工作的可靠性、实时性将直接影响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稳定性。然而现在市场中故障指示器种类繁多,各厂家设备的技术指标参差不齐,存在部分配电自动化终端、配电线路故障指示器掉线、遥测误差偏大,遥测和遥信上送不及时,误动、漏报等问题,严重影响配电网的自动化水平,制约配电网的智能化发展。因此,需要对故障指示器进行检测。
故障指示器一般包括采集单元和汇集单元,故障指示器检测过程中需要将故障指示器采集单元挂装至导电杆上进行测试,如公开号为CN110018397A的专利申请公开一种故障指示器采集单元自动挂取装置,通过设置的供料单元、挂取单元和悬挂单元,能够实现自动化供料和自动化挂取一体化挂取的过程,但其需要拨开故障指示器采集单元的弹簧和压片,然后将其挂取至悬挂单元上进行检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需要拨开故障指示器采集单元的弹簧和压片,然后将其挂取至悬挂单元上进行检测,提供一种故障指示器采集单元移载挂装机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故障指示器采集单元移载挂装机构,所述移载挂装机构包括承载装置、移动装置和悬挂装置,所述承载装置位于移动装置上,所述移动装置包括挂装位置切换单元、升降单元和输送单元;
用来挂装采集单元的挂装杆位于承载装置上;所述悬挂装置包括导电杆,所述挂装杆能够套设在导电杆外侧壁;
所述挂装位置切换单元来回移动,致使挂装杆所在轴线与导电杆所在轴线位于同一竖直面;所述升降单元上下移动,致使挂装杆所在轴线与导电杆所在轴线同轴;所述输送单元沿导电杆的轴线移动,带动挂装杆朝导电杆移动,致使挂装杆套设在导电杆上。
工作原理:将挂装采集单元的挂装杆的两端置于承载装置上,启动挂装位置切换单和升降单元,调整挂装杆相对于导电杆的高度、位置,使挂装杆与导电杆同轴,输送单元沿导电杆的轴线移动,带动挂装杆朝导电杆移动,将挂装杆套设在导电杆上。
有益效果:采用本实用新型中的移载挂装机构,无需拨开故障指示器采集单元的弹簧和压片,然后将其挂取至悬挂单元上进行检测,只需要调整采集单元相对于导电杆的位置,然后将挂装采集单元的挂装杆套设在导电杆外侧壁,即可实现对故障指示器的移载挂装。
优选地,所述承载装置包括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二支撑座包括第二底板和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分别位于第二底板的两侧,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顶端设有第二凹槽,用来挂装采集单元的挂装杆的两端分别容置于第二凹槽内。
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座还包括第二安装块,所述第二安装块的底端与第二支撑板的顶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凹槽位于第二安装块的顶端。
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板至少一侧设有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包括导向块和第一伸缩单元,所述第一伸缩单元的伸缩端与导向块的底端连接,所述导向块朝向采集单元的一侧设有斜面,所述斜面从下到上向外倾斜,所述第一伸缩单元伸出,致使导向块移动至第二凹槽的侧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5824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作效率高且环保的真空炉
- 下一篇:一种带电作业用安全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