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身后端结构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121591078.7 | 申请日: | 2021-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978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常洪丰;莫帅;孙静瑶;李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15 | 分类号: | B62D21/15;B60R19/24;B62D25/0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旭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6 | 代理人: | 宋会然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后端 结构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身后端结构及车辆,本实用新型的车身后端结构在整体构成上包括后纵梁、后围和后防撞梁。其中,后纵梁的尾端延伸至后围中的后围外板处,后防撞梁通过穿经后围外板的连接结构固连于后纵梁的尾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身后端结构,通过使得后纵梁的尾端延伸至后围中的后围外板处,不仅能够增大后围内的腔体空间,而提高车身后端的NVH性能;同时,后纵梁的尾端可充当吸能盒而碰撞吸能,从而也可有效保护车内的驾乘人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身后端结构,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该车身后端结构的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现在对汽车安全性能、保险评级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许多车辆上在前侧和后侧均设置防撞梁。由于现有大部分车辆的后端结构设计不合理,现有的后侧防撞梁占用空间较大,不仅导致行李舱空间较小,同时也使得后围内的腔体较小,从而导致车身后部的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的英文缩写)性能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车身后端结构,以可提高车身后端的NVH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身后端结构,包括后纵梁、后围和后防撞梁,其中:
所述后纵梁的尾端延伸至所述后围中的后围外板处;
所述后防撞梁通过设置在所述后围外板的连接结构固连于所述后纵梁的尾端。
进一步的,所述后纵梁包括后纵梁本体,以及拼接于所述后纵梁本体尾部的后纵梁延长段;所述后纵梁延长段延伸至所述后围外板处的一端构成所述后纵梁的尾端。
进一步的,所述后纵梁的尾端固连有安装板;所述后防撞梁通过所述连接结构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安装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后围中的后围内板和所述后围外板之间形成有空腔;
所述后纵梁的尾端穿经所述后围内板而延伸至所述后围外板处。
进一步的,所述后围内板的沿车身宽度方向的中部向所述后围外板一侧外凸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后围内板和所述后围外板之间夹设有支撑支架。
进一步的,所述后围内板上设有后背门锁扣安装部;所述后围外板的外端面上固连有后保险杠安装支架;所述后围的两端均设有分别与所述后围内板及所述后围外板相连的后围侧围连接板。
进一步的,所述后围内板包括一侧与所述后围外板相连的后围内板上段,以及顶部与所述后围内板上段另一侧相连的后围内板下段;所述后围内板下段的底部搭接固连于所述后围外板上;所述后纵梁的尾端穿经所述后围内板下段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后防撞梁长度方向的中部呈向车辆后方外凸的拱形。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身后端结构,通过使得后纵梁的尾端延伸至后围中的后围外板处,不仅能够增大后围内的腔体空间,而提高车身后端的NVH性能;同时,后纵梁的尾端可充当吸能盒而碰撞吸能,从而也可有效保护车内的驾乘人员。
另外,后纵梁包括后纵梁本体和后纵梁延长段,并使得该后纵梁延长段的一端构成后纵梁的尾端,如此可在车辆发生碰撞时,使得后纵梁延长段吸能,从而可有效保护后纵梁本体。将后防撞梁通过连接结构可拆卸地连接于安装板上,可在车辆发生碰撞后,仅更换后防撞梁即可,无需更换其他部件,可降低维修成本。通过在后围内板和后围外板之间形成空腔,并使后纵梁的尾端穿经后围内板而延伸到后围外板处,可增大后围的横截面,从而能够提高后围的抗扭刚度。而通过将后围内板的沿车身宽度方向的中部向后围外板一侧外凸设置,能够加大行李舱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59107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节能型化学合成反应釜搅拌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效节能的同向双螺杆挤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