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交通安全设施用道路限高门架有效
申请号: | 202121755907.0 | 申请日: | 2021-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880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袁旭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旭阳 |
主分类号: | E01F13/00 | 分类号: | E01F13/00;E01F13/04;G08B7/06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46 | 代理人: | 郭清秀 |
地址: | 810008 青海省西宁市***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通安全 施用 道路 限高门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交通安全设施用道路限高门架,它包括底座、地面、伸缩装置、固定套、一号警报器、转动套、限高杆、加强筋、导向块、二号警报器、连接杆、固定轴、一号压力传感器、转动杆、二号压力传感器,所述地面内部设置有两个底座,所述底座上部设置有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和地面相垂直,且竖直延伸,两个所述伸缩装置的上部通过限高杆相连接,两个连接杆的一端分别垂直置于限高杆的两端上,固定套置于连接杆的另一端上所述固定套的纵截面为U型,转动杆的一端通过固定轴可转动的置于固定套内部。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缺点,能够对超高车辆进行警示拦截,同时能够对紧挨着限高杆的车辆进行警示,提示司机小心驾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交通安全设施用道路限高门架。
背景技术
目前,在交通道路领域,为了避免车辆超载或者道路过程中存在隧道等原因,通常会对车辆进行限高,一般是在路口位置用钢管焊接成一个矩形框,高度和宽度按想要限制的尺寸进行加工,为了安全,然后在上面贴上黄黑相间的反光膜,但是由于有些司机夜间驾驶看不清限高框架,容易撞上限高框架造成安全事故,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对车辆进行警示拦截的道路限高门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缺点,提供一种交通安全设施用道路限高门架,能够对超高车辆进行警示拦截,同时能够对紧挨着限高杆的车辆进行警示,提示司机小心驾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交通安全设施用道路限高门架,它包括底座、地面、伸缩装置、固定套、一号警报器、转动套、限高杆、加强筋、导向块、二号警报器、连接杆、固定轴、一号压力传感器、转动杆、二号压力传感器,所述地面内部设置有两个底座,所述底座上部设置有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和地面相垂直,且竖直延伸,两个所述伸缩装置的上部通过限高杆相连接,两个连接杆的一端分别垂直置于限高杆的两端上,固定套置于连接杆的另一端上所述固定套的纵截面为U型,转动杆的一端通过固定轴可转动的置于固定套内部,所述固定轴上设置有扭转弹簧,所述转动杆和限高杆相平行,两个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相对,转动套套置于转动杆上,所述转动套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一号压力传感器,所述转动套和转动杆之间设置有扭转弹簧,导向块置于转动套的下部,所述导向块上均匀设置有多个二号压力传感器,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一号警报器和二号警报器,所述一号警报器和一号压力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二号警报器和二号压力传感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套下部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端部置于伸缩装置上,所述加强筋、连接杆和伸缩装置配合形成三角结构,三角结构支撑稳固,能够增强固定套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伸缩装置包括:驱动电机、伸缩杆、主体筒、限位装置、滑动块、转动轴、连接轴、主动锥齿轮和从动锥齿轮,所述主体筒置于底座上,伸缩杆的一端可滑动的置于主体筒的内部,所述伸缩杆的下部开有滑动槽,滑动块可滑动的置于滑动槽内部,所述滑动块和滑动槽螺纹连接,转动轴的一端置于滑动块的下部,所述转动轴的另一端穿过伸缩杆延伸至主体筒内部,且和主体筒的底部通过轴承相连接,所述转动轴上设置有从动锥齿轮,所述主体筒上通过轴承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一端延伸至主体筒内部,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上设置有主动锥齿轮,所述主动锥齿轮和从动锥齿轮相啮合,驱动电机置于地面上,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和连接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能够对限高杆的高度进行适应性调节,使用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伸缩杆的外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限位块,所述主体筒的内壁上设置有和限位块相对应卡合的限位槽,所述限位块的截面为正梯形,能够对伸缩杆进行限位,以此能够使得伸缩杆在主体筒内部进行伸缩,以此能够对限高杆进行抬升或降落。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块的纵截面为扇面,所述导向块的平面和限高杆相对,所述导向块的凸面形成导向弧面,所述导向块的最低点所在平面低于限高杆最低点所在平面1-2cm,能够对过往的车辆进行导向,对低于限高杆1-2cm的车辆进行警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旭阳,未经袁旭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7559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止行车中使用手机引起危险驾驶的装置
- 下一篇:空氧混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