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介入导航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1757540.6 | 申请日: | 2021-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60607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宋进华;胡猛;郭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迈迪斯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34/20 | 分类号: | A61B34/20;A61B17/34 |
代理公司: | 北京翔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60 | 代理人: | 田昱川 |
地址: | 101399 北京市顺义***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介入 导航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介入导航系统,通过电磁定位模块获取超声图像和介入器械的位置和方向,利用导航处理模块形成介入路径,并形成融合介入器械和介入路径的投影的导航图像,为介入提供导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介入导航系统。
背景技术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相关背景技术进行说明,但这些说明并不一定构成本实用新型的现有技术。
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性学科。它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以影像诊断学和临床诊断学为基础,结合临床治疗学原理,利用导管、导丝等器材对各种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的一系列技术。即:在影像医学(X线、超声、CT、MRI)的引导下,通过经皮穿刺途径或通过人体原有孔道,将特制的导管或器械插至病变部位进行诊断性造影和治疗的学科,或组织采集,进行细胞学细菌学及生化检查。
介入放射学为现代医学诊疗提供了新的给药途径和手术方法。与传统的给药途径和手术方法相比较,具有更直接有效、更简便微创。介入放射学开拓了新的治疗途径,且简便、安全、创伤小、合并症少、见效快,具有微创性;可重复性强;定位准确;疗效高、见效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多种技术的联系应用简便易行。
介入放射学按目的可分为介入诊断学和介入治疗学;按技术可分为:血管性介入放射学(药物灌注;栓塞技术;成形支架;滤器技术等)和非血管放射介入学(穿刺活检;引流技术;异物取除;腔道支架等);按临床应用范围可分为肿瘤介入放射学、非肿瘤介入放射学、神经介入放射学等等。
介入放射学所应用的医学影像设备主要包括X线、超声、CT、MRI引导等,其中,X线和CT具有放放射性,而MRI则需要配合非铁磁性设备和环境应用。对于术中介入引导而言,需要多次,长时间的成像,X线和CT所具有的放射性对于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危害,MRI对于配套设备和环境的非铁磁性要求,都对介入诊治造成了不便和困难,妨碍了介入放射学的临床应用。
超声具有实时成像、无放射性等特点,在介入放射学中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但是,超声成像的非直观二维性、超声成像平面与介入工具的共面等问题,易造成对介入工具的定位、引导的困难与失误,进而引起穿刺误差、创伤、并发症等状况发生,要求执行介入诊治的医护人员需要具备大量的训练、熟练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
超声介入导航可以实时显示介入工具在组织内的运动情况,为介入路径选择提供依据,是介入放射学的重要手段。但是,常规超声引导介入严重依赖操作者的技术、经验和超声仪器性能,可能存在介入次数较多和操作用时较长等问题,进而导致并发症发生率增加。
由于超声成像的特点,在介入过程中为了对介入器械进行实时成像导航,需要保持靶点、介入器械和超声成像平面处于同一平面。由于组织密度小,在受压的情况下容易发生位移/变形,需要随时根据情况重新调整超声探头的角度和按压的力度,往往相应的介入器械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就需要同时调整超声探头和介入器械重新成像导航,难度非常大,对于医生的要求非常高。
由于超声的容积效应,超声设备对于介入器械的成像并不能反映其真实位置及大小,从而影响导航的准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介入导航系统,以解决上述现有介入导航技术的操作难度大、准确性差等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实现更易操作、更准确有效的介入导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迈迪斯医疗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迈迪斯医疗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7575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