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工业机器人的行星减速机有效
申请号: | 202121879462.7 | 申请日: | 2021-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449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发明(设计)人: | 张树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法斯顿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1/32 | 分类号: | F16H1/32;F16H57/023;F16H57/021;F16H57/08;F16H57/029 |
代理公司: | 苏州常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552 | 代理人: | 马传奇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黄***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业 机器人 行星 减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工业机器人的行星减速机,包括前壳体和后壳体,所述后壳体的内部嵌套有输入轴,所述前壳体的内部嵌套有盘式输出轴,所述盘式输出轴的前部通过第一轴承与前壳体的内壁连接,所述输入轴通过输入轴承与盘式输出轴连接,所述输入轴的前端连接有太阳齿轮,所述盘式输出轴上设置有行星齿轮,所述行星齿轮通过芯轴安装在盘式输出轴上,所述前壳体的内壁设置有齿圈,所述齿圈与前壳体的内壁一体化设置。本实用新型行星齿轮通过芯轴直接安装在盘式输出轴上,减少了行星架,前壳体与齿圈一体化设置,减小了零件的个数,减少了零件之间的连接与安装的误差,通过对行星减速机进行优化,降低了生产成本,降低了装配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行星减速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业机器人的行星减速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的行星减速机发展日益成熟,已广泛应用于各大工业设备之中。行星减速机是众多减速机的之一。行星减速机是运动控制系统中连接伺服电机和应用负载的一种机械传动组件。行星减速机又称为伺服减速机,在减速机家族中,行星减速机以其体积小,传动效率高,减速范围广,精度高等诸多优点。行星减速机主要由行星轮、太阳轮、内齿圈三部分组成,其结构简单并且传动效率高,多安装在伺服电机上,用来降低转速,提升扭矩,精确定位。
目前,传统的行星减速机的行星轮安装在行星架上,行星架再与输出轴连接,而与行星轮外啮合的齿圈又需要与输出端的前法兰固定连接,这种结构非常复杂,零部件多,安装困难,且精度难以保证,加工难度大,拆装非常不便,生产成本也很高。
因此,发明一种工业机器人的行星减速机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业机器人的行星减速机,行星齿轮通过芯轴直接安装在盘式输出轴上,减少了行星架,安装更加简单方便,前壳体与齿圈一体化设置,提高了连接强度,同时减小了零件的个数,减少了零件之间的连接与安装的误差,通过对行星减速机进行优化,使得本行星减速机整体结构简单紧凑,以解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业机器人的行星减速机,包括前壳体和后壳体,所述前壳体位于后壳体的前端,且前壳体与后壳体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后壳体的后端设置有法兰盘,所述法兰盘与后壳体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后壳体的内部嵌套有输入轴,所述前壳体的内部嵌套有盘式输出轴,所述盘式输出轴的前部套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盘式输出轴的前部通过第一轴承与前壳体的内壁连接,所述盘式输出轴的后部套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盘式输出轴的后部通过第二轴承分别与前壳体和后壳体的内壁连接,所述输入轴上套接有输入轴承,所述输入轴通过输入轴承与盘式输出轴连接,所述输入轴的前端连接有太阳齿轮,所述太阳齿轮与输入轴间为过盈配合,所述盘式输出轴上设置有行星齿轮,所述行星齿轮的中部设置有芯轴,所述行星齿轮通过芯轴安装在盘式输出轴上,所述前壳体的内壁设置有齿圈,所述齿圈与前壳体的内壁一体化设置,所述行星齿轮嵌套在齿圈内,且行星齿轮处于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之间,所述行星齿轮与芯轴之间设置有滚针轴承,所述行星齿轮通过滚针轴承转动设置在芯轴上。
优选的,所述输入轴远离太阳齿轮的一端固定有锁紧轴套,所述锁紧轴套上设置有内六角圆柱头螺钉。
优选的,所述前壳体的前端设置有第一骨架油封,所述第一骨架油封套接在盘式输出轴的前端,所述后壳体的后端设置有第二骨架油封,所述第二骨架油封套接在输入轴上。
优选的,所述行星齿轮的外侧轮齿设置为斜齿,所述太阳齿轮的外侧轮齿设置为与行星齿轮相匹配的斜齿,所述太阳齿轮与行星齿轮之间啮合连接,所述齿圈的内侧轮齿设置为与行星齿轮相匹配的斜齿,所述齿圈与行星齿轮之间啮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输入轴承设置为深沟球轴承。
优选的,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均设置为深沟球轴承。
优选的,所述行星齿轮的两端均设置有耐磨垫片,所述耐磨垫片套接在芯轴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法斯顿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法斯顿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8794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