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野外红外相机有效
申请号: | 202121930326.6 | 申请日: | 2021-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774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胡绍湘;陈鹏;赵鼎;侯蓉;王晨阳;刘鹏;廖志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N5/33 | 分类号: | H04N5/33;H04N5/225 |
代理公司: | 成都四合天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74 | 代理人: | 廖祥文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野外 红外 相机 | ||
1.一种智能野外红外相机,包括相机外壳,其特征在于,该相机外壳内设置有智能相机主板、智能感知模块、天线组及锂电池组,智能感知模块、天线组及锂电池组均与智能相机主板电连接,所述相机外壳外侧还设置有与智能相机主板电连接的光伏板;
所述锂电池组、智能相机主板及智能感知模块从内到外依次可拆卸设置于相机外壳内;
所述智能感知模块包括电连接的图像采集模块、GPS模块、红外感应触发模块及红外补光灯,GPS模块还与天线组电连接,所述相机外壳上还设有用于图像采集模块、红外感应触发模块及红外补光灯透光的通光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野外红外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相机主板集成有:
智能检测模块,与智能感知模块电连接,用于获取智能感知模块传输的环境数据并对环境数据进行检测;
智能电源模块,与锂电池组电连接,用于为智能相机主板、智能感知模块及天线组提供电能;
智能通信模块,与天线组电连接,用于实现无线通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野外红外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组包括有Wi-Fi天线、GPS微带天线及棒状天线,所述相机外壳左右两内侧及顶部内侧均设置有Wi-Fi天线,Wi-Fi天线均与智能相机主板电连接,所述GPS微带天线设置于相机外壳顶部内侧且与GPS模块电连接,所述棒状天线设置于相机外壳顶部外侧且与智能相机主板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野外红外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棒状天线为高增益射频天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野外红外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组由多块工作电压和容量均相同的锂电池组成,多块锂电池之间通电池簧片实现并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智能野外红外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外壳内可拆卸连接有电池盒,电池盒内设置有多个安装腔,多块所述锂电池依次安装于安装腔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野外红外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感应触发模块为双通道红外感应触发传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野外红外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补光灯共设置有四个,四个红外补光灯两个一组并左右对称,所述红外感应触发模块间隔设置有两个,所述通光孔包括用于左侧红外补光灯透光的左侧红外补光灯通光孔、用于右侧红外补光灯透光的右侧红外补光灯通光孔、用于图像采集模块透光的图像采集模块通光孔、以及用于红外感应触发模块透光的红外触发通光孔;
所述相机外壳的正面外侧设置有梯形凸台,梯形凸台竖直的平面及两侧的斜面上均设置有所述红外触发通光孔,两个所述红外感应触发模块共用三个所述红外触发通光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智能野外红外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外壳的正面盖板和底面盖板为可拆卸结构,所述通光孔均设置于正面盖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智能野外红外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触发通光孔内设置有菲尼尔透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93032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