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野外红外相机有效
申请号: | 202121930326.6 | 申请日: | 2021-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774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胡绍湘;陈鹏;赵鼎;侯蓉;王晨阳;刘鹏;廖志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N5/33 | 分类号: | H04N5/33;H04N5/225 |
代理公司: | 成都四合天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74 | 代理人: | 廖祥文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野外 红外 相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野外红外相机,包括相机外壳,该相机外壳内设置有智能相机主板、智能感知器模块、天线组及锂电池组,相机外壳外侧还设置有与相机主板电连接的光伏板;锂电池组、智能相机主板及智能感知器模块从内到外依次可拆卸设置于相机外壳内;述智能感知器模块包括电连接的图像采集模块、GPS模块、红外感应触发模块及红外补光灯,GPS模块还与天线组电连接,相机外壳上还设有用于图像采集模块、红外感应触发模块及红外补光灯透光的通光孔。本实用新型可以远距离数据交互了解红外相机工作情况和电量情况,减少反复布设和回收的工作,降低人力成本,装卸和维修方便,红外相机的灵敏度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相机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智能野外红外相机。
背景技术
红外相机很早就成为了野外陆生兽类、地面活动鸟类资源调查和监测研究的重要设备,红外相机主要通过照片和视频来记录并获取野生动物的种类及其群体大小、分布、拍摄照片数、行为(重点为活动节律)、生境(植被、海拔等)等数据,这些数据有助于从种群、群落和行为等方面来分析野生动物在监测区域的基本特征。
通常情况下,野外使用的红外相机皆被布设在地理环境恶劣、位置偏远,且没有电网和宽带网络覆盖的森林区域,现有红外相机通过感应红外辐射的变化判定动物经过,出发红外相机拍摄,完成拍摄工作后进入休眠模式,从而尽量减少功率损耗,延长工作时间,等待一定时间后统一回收。工作人员在相机布设后无法实时监控相机的电量、存储空间,且无法对相机当前所拍摄的图像进行实时的监控,因此数据的时效性较差,且相机在部分电器件损坏后只能整体拆除,维修极为不便,同时红外相机需要进行反复的布设和回收,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野外红外相机,该红外相机可实现远距离数据交互,并能大幅延长使用寿命,装卸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智能野外红外相机,包括相机外壳,该相机外壳内设置有智能相机主板、智能感知模块、天线组及锂电池组,智能感知模块、天线组及锂电池组均与智能相机主板电连接,所述相机外壳外侧还设置有与智能相机主板电连接的光伏板;所述锂电池组、智能相机主板及智能感知模块从内到外依次可拆卸设置于相机外壳内;所述智能感知模块包括电连接的图像采集模块、GPS模块、红外感应触发模块及红外补光灯,GPS模块还与天线组电连接,所述相机外壳上还设有用于图像采集模块、红外感应触发模块及红外补光灯透光的通光孔。
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所述智能相机主板集成有:智能检测模块,与智能感知模块电连接,用于获取智能感知模块传输的环境数据并对环境数据进行检测;智能电源模块,与锂电池组电连接,用于为智能相机主板、智能感知模块及天线组提供电能;智能通信模块,与天线组电连接,用于实现无线通信。
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天线组包括有Wi-Fi天线、GPS微带天线及棒状天线,所述相机外壳左右两内侧及顶部内侧均设置有Wi-Fi天线,Wi-Fi天线均与智能相机主板电连接,所述GPS微带天线设置于相机外壳顶部内侧且与GPS模块电连接,所述棒状天线设置于相机外壳顶部外侧且与智能相机主板电连接。
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所述棒状天线为高增益射频天线。
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所述锂电池组由多块工作电压和容量均相同的锂电池组成,多块锂电池之间通电池簧片实现并联。
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所述相机外壳内可拆卸连接有电池盒,电池盒内设置有多个安装腔,多块所述锂电池依次安装于安装腔内。
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所述红外感应触发模块为双通道红外感应触发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9303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