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轮椅用支撑臂及轮椅有效
申请号: | 202122001587.6 | 申请日: | 2021-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56069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王浩;宋振伟;于尊;马鹏飞;何雪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G5/10 | 分类号: | A61G5/10;A61G5/04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陆田 |
地址: | 200436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轮椅 支撑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轮椅用支撑臂及轮椅,轮椅用支撑臂包括:弹性阻尼器;第一连接部,其位于所述弹性阻尼器的上方,其与所述弹性阻尼器转动连接,其与所述座椅模块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其与所述弹性阻尼器固定连接,其与所述底盘模块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轮椅用支撑臂及轮椅,通过设置第一连接部与弹性阻尼器转动连接,第一连接部与座椅模块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与弹性阻尼器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与底盘模块转动连接,既减小了座椅模块的振动,减小了因路面颠簸导致的不适感,同时也便于调整座椅模块的重心,防止轮椅倾倒,保证乘坐人员的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轮椅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轮椅用支撑臂及轮椅。
背景技术
由于全球老龄化日益严重,且部分老年人行动不便,在较远距离出行时需要借助轮椅等辅助设备,对轮椅的需求日益增加。近年来电动轮椅技术更进一步发展为智能化轮椅,增加并增强了轮椅按照人类的指令自主移动的执行能力。轮椅的使用者可以更方便地使用轮椅,摆脱对照顾者或者其他家庭人员的依赖,更自主的实现移动目的,更多的专业级、功能特性突出的轮椅产品在市场上不断涌现。
现有市场上的电动轮椅都是在普通的轮椅结构上通过简单的增加电机和电池及简易的控制单元实现。上述电动轮椅仍然需要人为操作对轮椅进行控制,老年人反映较慢,在紧急情况下无法做出有效的操作,导致乘坐人员容易出现不可逆损伤。轮椅进行大角度转向,上、下陡坡,贴近台阶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操作不当导致倾翻的情况,如无监护人员在场,后果极其严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轮椅用支撑臂及轮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轮椅容易倾翻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轮椅用支撑臂,其设置在轮椅的座椅模块与底盘模块之间,所示支撑臂包括:
弹性阻尼器;
第一连接部,其位于所述弹性阻尼器的上方,其与所述弹性阻尼器转动连接,其与所述座椅模块固定连接;
第二连接部,其与所述弹性阻尼器固定连接,其与所述底盘模块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
连接座,其内部具有安装腔,其与所述座椅模块可拆卸式固定连接,其与所述弹性阻尼器转动连接;
电机,其位于所述安装腔内;
蜗杆蜗轮传动机构,其位于所述安装腔内;其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带动所述连接座转动。
又进一步的,所述蜗杆蜗轮传动机构包括蜗杆和蜗轮;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蜗杆连接,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啮合;
所述电机与所述连接座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座的底部与蜗轮对应的位置具有底部穿孔,所述弹性阻尼器的顶端穿过所述底部穿孔与所述蜗轮固定连接,所述弹性阻尼器与所述底部穿孔转动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臂还包括:
支撑壳,其内部具有容纳腔,其顶部具有顶部穿孔,所述顶部穿孔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弹性阻尼器固定在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弹性阻尼器的顶端穿过所述顶部穿孔、所述连接座的底部穿孔与所述蜗轮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壳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
再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壳包括左支撑壳和右支撑壳,所述左支撑壳顶部具有左半圆形孔,所述右支撑壳顶部具有右半圆形孔,所述左支撑壳和右支撑壳扣合在一起围成所述容纳腔,且所述左半圆形孔与右半圆形孔对接形成所述顶部穿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部为转轴电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海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0015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废玻璃表面干洗装置
- 下一篇:样本分析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