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装配式混凝土双形组合块挡土墙有效
申请号: | 202122120066.2 | 申请日: | 2021-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55941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1 |
发明(设计)人: | 李令令;张延年;闫飞;徐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E02D29/02 | 分类号: | E02D29/02;E02D17/20 |
代理公司: | 沈阳之华益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21218 | 代理人: | 韩凌宇 |
地址: | 130114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配式 混凝土 组合 挡土墙 | ||
1.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双形组合块挡土墙,主要包括混凝土梭形块(1)、混凝土工形块(2)、槽形筋(3)、拉结筋(4)、填土(5)、原土(6),其特征在于:
同一层,混凝土梭形块(1)、混凝土工形块(2)相互交替,混凝土梭形块(1)的梭形块前斜肋(1-4)与混凝土工形块(2)的工形块前斜肋(2-4)相互契合;混凝土梭形块(1)的梭形块后斜肋(1-6)与混凝土工形块(2)的工形块后斜肋(2-6)相互契合;
混凝土梭形块(1)的第一圆孔(1-22)朝向原土(6)方向,
在混凝土梭形块(1)的梭形块第二填充孔(1-12)内设置槽形的槽形筋(3),槽形筋(3)与梭形块第二填充孔(1-12)的一半相契合,拉结筋(4)穿过混凝土梭形块(1)的第一圆孔(1-22)、第二圆孔(1-23)并与槽形筋(3)连接;拉结筋(4)的另一端水平伸向原土(6)方向;
相邻层的混凝土梭形块(1)、混凝土工形块(2)的接缝相互错开;
相邻下一层梭形块第一纵肋卡齿(1-7-1)和工形块第一纵肋卡齿(2-7-1)与相邻上一层的梭形块前块体(1-1)和工形块前块体(2-1)的底部端相互契合;
相邻下一层梭形块第二纵肋卡齿(1-8-1)和工形块第二纵肋卡齿(2-8-1)与相邻上一层的梭形块底第一卡槽(1-14)、工形块底第一卡槽(2-14)的底部端相互契合;
相邻下一层梭形块第三纵肋卡齿(1-9-1)和工形块第三纵肋卡齿(2-9-1)与相邻上一层的梭形块底第二卡槽(1-15)、工形块底第二卡槽(2-15)的底部端相互契合;
在混凝土梭形块(1)、混凝土工形块(2)与原土(6)之间填充填土(5);
在混凝土梭形块(1)的梭形块第一填充孔(1-11)、梭形块第二填充孔(1-12)、梭形块第三填充孔(1-13),以及混凝土工形块(2)的工形块第一填充孔(2-11)、工形块第二填充孔(2-12)、工形块第三填充孔(2-13)填充填土(5),当层数超过10层时,浇筑混凝土。
2.权利要求1所述装配式混凝土双形组合块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梭形块(1)主要包括梭形块前块体(1-1)、梭形块中块体(1-2)、梭形块后块体(1-3)、梭形块前斜肋(1-4)、梭形块中直肋(1-5)、梭形块后斜肋(1-6)、梭形块第一纵肋(1-7)、梭形块第一纵肋卡齿(1-7-1)、梭形块第一纵肋卡口(1-7-2)、梭形块第二纵肋(1-8)、梭形块第二纵肋卡齿(1-8-1)、梭形块第二纵肋卡口(1-8-2)、梭形块第三纵肋(1-9)、梭形块第三纵肋卡齿(1-9-1)、梭形块第三纵肋卡口(1-9-2)、梭形块第四纵肋(1-10)、梭形块第一填充孔(1-11)、梭形块第二填充孔(1-12)、梭形块第三填充孔(1-13)、梭形块底第一卡槽(1-14)、梭形块底第二卡槽(1-15)、梭形块顶第一卡槽(1-16)、梭形块顶第二卡槽(1-17)、梭形块顶第三卡槽(1-18)、梭形块底第一卡齿(1-19)、梭形块底第二卡齿(1-20)、梭形块底第三卡齿(1-21)、第一圆孔(1-22)、第二圆孔(1-23);
梭形块前块体(1-1)和梭形块后块体(1-3)水平投影为等腰梯形,梭形块中块体(1-2)水平投影为矩形,梭形块前块体(1-1)和梭形块后块体(1-3)的长边分别与梭形块中块体(1-2)的两个对边相等且连接,整体为梭形;
梭形块前块体(1-1)的中间为竖直贯通的梭形块第一填充孔(1-11),两个侧边分别为梭形块前斜肋(1-4);上底短边为梭形块第一纵肋(1-7),顶部外缘向上凸起,形成梭形块第一纵肋卡齿(1-7-1),内侧形成梭形块第一纵肋卡口(1-7-2);
梭形块中块体(1-2)的中间为竖直贯通的梭形块第二填充孔(1-12);两个侧边分别为梭形块中直肋(1-5);梭形块前块体(1-1)与梭形块中块体(1-2)之间为梭形块第二纵肋(1-8),在靠近梭形块前块体(1-1)的一侧,梭形块第二纵肋(1-8)的顶部向上凸起,形成梭形块第二纵肋卡齿(1-8-1),其余部分形成梭形块第二纵肋卡口(1-8-2);
梭形块后块体(1-3)的中间为上下贯通的梭形块第三填充孔(1-13),两个侧边分别为梭形块后斜肋(1-6);梭形块后块体(1-3)与梭形块中块体(1-2)之间为梭形块第三纵肋(1-9),在靠近梭形块中块体(1-2)的一侧,梭形块第三纵肋(1-9)的顶部向上凸起,形成梭形块第三纵肋卡齿(1-9-1),其余部分形成梭形块第三纵肋卡口(1-9-2);
梭形块后块体(1-3)的上底短边为梭形块第四纵肋(1-10),梭形块第四纵肋(1-10)的顶面为齐平;在顶面,梭形块第一纵肋卡齿(1-7-1)、梭形块第二纵肋卡齿(1-8-1)和梭形块第三纵肋卡齿(1-9-1)的顶面高度相同,其他部分顶面高度相同;
梭形块前块体(1-1)的顶面,梭形块第一纵肋卡齿(1-7-1)、梭形块第二纵肋卡齿(1-8-1)形成向下凹进的梭形块顶第一卡槽(1-16);
梭形块中块体(1-2)的顶面,梭形块第二纵肋卡齿(1-8-1)、梭形块第三纵肋卡齿(1-9-1)之间形成向下凹进的梭形块顶第二卡槽(1-17);
梭形块后块体(1-3)的顶面,形成向下凹进的梭形块顶第三卡槽(1-18);
梭形块前块体(1-1)的底部开设与梭形块第二纵肋卡齿(1-8-1)相契合的梭形块底第一卡槽(1-14),梭形块底第一卡槽(1-14)外面的梭形块底第一卡齿(1-19)与顶面的梭形块顶第一卡槽(1-16)相契合;
梭形块中块体(1-2)的底部开设与梭形块第三纵肋卡齿(1-9-1)相契合的梭形块底第二卡槽(1-15),梭形块底第一卡槽(1-14)和梭形块底第二卡槽(1-15)之间的梭形块底第二卡齿(1-20)与顶面的梭形块顶第二卡槽(1-17)相契合;
梭形块底第二卡槽(1-15)在与梭形块底第二卡齿(1-20)相对的一侧为梭形块底第三卡齿(1-21);
梭形块第三纵肋(1-9)上开设圆形的第二圆孔(1-23),梭形块第四纵肋(1-10)上开设圆形的第一圆孔(1-22);第一圆孔(1-22)和第二圆孔(1-23)高度相同,且位于中间高度。
3.权利要求1所述装配式混凝土双形组合块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工形块(2)主要包括工形块前块体(2-1)、工形块中块体(2-2)、工形块后块体(2-3)、工形块前斜肋(2-4)、工形块中直肋(2-5)、工形块后斜肋(2-6)、工形块第一纵肋(2-7)、工形块第一纵肋卡齿(2-7-1)、工形块第一纵肋卡口(2-7-2)、工形块第二纵肋(2-8)、工形块第二纵肋卡齿(2-8-1)、工形块第二纵肋卡口(2-8-2)、工形块第三纵肋(2-9)、工形块第三纵肋卡齿(2-9-1)、工形块第三纵肋卡口(2-9-2)、工形块第四纵肋(2-10)、工形块第一填充孔(2-11)、工形块第二填充孔(2-12)、工形块第三填充孔(2-13)、工形块底第一卡槽(2-14)、工形块底第二卡槽(2-15)、工形块顶第一卡槽(2-16)、工形块顶第二卡槽(2-17)、工形块顶第三卡槽(2-18)、工形块底第一卡齿(2-19)、工形块底第二卡齿(2-20)、工形块底第三卡齿(2-21);
工形块前块体(2-1)和工形块后块体(2-3)水平投影为等腰梯形,工形块中块体(2-2)水平投影为矩形,工形块前块体(2-1)和工形块后块体(2-3)的上底短边分别与工形块中块体(2-2)的两个对边相等且连接,整体为工字形;
工形块前块体(2-1)的中间为竖直贯通的工形块第一填充孔(2-11),两个侧边分别为工形块前斜肋(2-4);下底长边为工形块第一纵肋(2-7),顶部外缘向上凸起,形成工形块第一纵肋卡齿(2-7-1),内侧形成工形块第一纵肋卡口(2-7-2);
工形块中块体(2-2)的中间为竖直贯通的工形块第二填充孔(2-12);两个侧边分别为工形块中直肋(2-5);工形块前块体(2-1)与工形块中块体(2-2)之间为工形块第二纵肋(2-8),在靠近工形块前块体(2-1)的一侧,工形块第二纵肋(2-8)的顶部向上凸起,形成工形块第二纵肋卡齿(2-8-1),其余部分形成工形块第二纵肋卡口(2-8-2);
工形块后块体(2-3)的中间为上下贯通的工形块第三填充孔(2-13),两个侧边分别为工形块后斜肋(2-6);工形块后块体(2-3)与工形块中块体(2-2)之间为工形块第三纵肋(2-9),在靠近工形块中块体(2-2)的一侧,工形块第三纵肋(2-9)的顶部向上凸起,形成工形块第三纵肋卡齿(2-9-1),其余部分形成工形块第三纵肋卡口(2-9-2);
工形块后块体(2-3)的下底长边为工形块第四纵肋(2-10),工形块第四纵肋(2-10)的顶面为齐平;在顶面,工形块第一纵肋卡齿(2-7-1)、工形块第二纵肋卡齿(2-8-1)和工形块第三纵肋卡齿(2-9-1)的顶面高度相同,其他部分顶面高度相同;
工形块前块体(2-1)的顶面,工形块第一纵肋卡齿(2-7-1)、工形块第二纵肋卡齿(2-8-1)形成向下凹进的工形块顶第一卡槽(2-16);
工形块中块体(2-2)的顶面,工形块第二纵肋卡齿(2-8-1)、工形块第三纵肋卡齿(2-9-1)之间形成向下凹进的工形块顶第二卡槽(2-17);
工形块后块体(2-3)的顶面,形成向下凹进的工形块顶第三卡槽(2-18);
工形块前块体(2-1)的底部开设与工形块第二纵肋卡齿(2-8-1)相契合的工形块底第一卡槽(2-14),工形块底第一卡槽(2-14)外面的工形块底第一卡齿(2-19)与顶面的工形块顶第一卡槽(2-16)相契合;
工形块中块体(2-2)的底部开设与工形块第三纵肋卡齿(2-9-1)相契合的工形块底第二卡槽(2-15),工形块底第一卡槽(2-14)和工形块底第二卡槽(2-15)之间的工形块底第二卡齿(2-20)与顶面的工形块顶第二卡槽(2-17)相契合;
工形块底第二卡槽(2-15)在与工形块底第二卡齿(2-20)相对的一侧为工形块底第三卡齿(2-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建筑科技学院,未经吉林建筑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12006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定位导向爬管机的支撑架
- 下一篇:一种体外脉冲激光热效应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