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高精度测量的辅助检测调姿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22238333.6 | 申请日: | 2021-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59526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杜鹏飞;程睿远;郭曦泽;赵金凤;李倩;向力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电器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D11/00 | 分类号: | G01D1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璀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67 | 代理人: | 王文颖 |
地址: | 20006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高精度 测量 辅助 检测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高精度测量的辅助检测调姿设备,用于对圆柱形结构件进行测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检测调姿设备包括测试平台及与测试平台相连的操作台。通过测试平台实现调整并测量待测试的圆柱形结构件整体在+45°、‑45°姿态下的横滚及俯仰值。本实用新型利用支撑座机构将待测试的圆柱形结构件旋转±90°,进而由水平测量仪及高度测量仪测量横滚值和俯仰值。上述测试过程可以实现自动运行,提高了生产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人员成本。采用高精度高度测量仪的测量方式,将待测试的圆柱形结构件两端的高度差上传到系统中,从而确认产品的俯仰值,实现产品的精准定位,大幅度提升了测试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辅助检测调姿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自动化产业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大幅度增加自动化设备、提高自动化效率,运用自动化与数字化结合,构件新的生产模式。然而大部分的圆柱形结构件的装配依旧采用的是人工装配的模式。人工装配模式的生产效率低、测量精度差、安全性不高。因此,对装配后的圆柱形结构件的检测就成为了整个产品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为了达到对圆柱形结构件准确检测的目的,在检测过程中会进行产品的空间姿态的调整。目前对于圆柱形结构件空间姿态的调整大多为人工操作,大幅度地增加了人力负担,测量精度偏差大,在俯仰和横滚的过程中无法实现精准的定位。而检测的手段大多以普通的水平尺为主,受人工干预较大,数据的记录大多以纸质为主,也存在数据丢失、漏记、写错等风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圆柱形结构件空间姿态调整及精确检测的设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基于高精度测量的辅助检测调姿设备,用于对圆柱形结构件进行测试,该圆柱形结构件包括结构件本体以及设于结构件本体上的多个吊挂,将测量时圆柱形结构件轴线所在的方向定义为X轴方向,X轴方向为左右方向,则将前后方向定义为Y轴方向,将上下方向定义为Z轴方向,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检测调姿设备包括测试平台及与测试平台相连的操作台;
测试平台包括U型结构框架,U型结构框架具有用于容纳AGV小车进入的开口及空间;U型结构框架顶面设有用于标识原点的测量基准台,测量基准台上放置有水平测量仪,进行横滚值及俯仰值测量时,水平测量仪固定在吊挂上;U型结构框架的顶部设有X轴支撑座位移机构,X轴支撑座位移机构与操作台相连,X轴支撑座位移机构上设有两个支撑座机构,支撑座机构在X轴支撑座位移机构驱动下沿X轴移动;
两个支撑座机构的结构相同,包括安装座,安装座设于X轴支撑座位移机构上;滚转工装通过与操作台相连的Z轴精密滑台固定在安装座上,由Z轴精密滑台驱动安装座沿Z轴上下移动;滚转工装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可自由转动的环形工装;环形工装的外圆周面设有一圈从动齿,从动齿与转动电机输出轴上的驱动齿轮相啮合,转动电机固定在底座上,且转动电机与操作台相连,由转动电机驱动环形工装绕X轴旋转,圆柱形结构件穿设在环形工装内;
高度测量仪通过与操作台相连的三轴滑台设置在U型结构框架的顶部,三轴滑台带动高度测量仪沿X轴、Y轴及Z轴移动。
优选地,所述U型结构框架包括后框架及位于后框架左、右两侧的侧框架;两侧的侧框架之间形成所述开口及空间。
优选地,两侧所述侧框架的前侧分别设有用于形成光幕信号的光幕信号发生传感器及光幕信号接收传感器,光幕信号发生传感器及光幕信号接收传感器均与所述操作台相连。
优选地,有两个所述X轴支撑座位移机构,两个所述X轴支撑座位移机构左右对称布置在U型结构框架上,两个所述X轴支撑座位移机构的结构相同包括一个滚珠丝杠机构及设于滚珠丝杠机构上、下两侧的线性导轨机构;滚珠丝杠机构具有丝杆及与该丝杆相配合的滚珠;每个线性导轨机构上对应设置有一个线性滑块,滚珠及对应设置的线性滑块上设置有一个所述支撑座机构;两个所述X轴支撑座位移机构的滚珠丝杠机构分别由各自的丝杠电机驱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电器科学研究院,未经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电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2383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于卸料的机床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轮胎模具生产的石墨电极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