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飞机发动机引气的降温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2279394.7 | 申请日: | 2021-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55910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1 |
发明(设计)人: | 林灵矫;陈典;王璐璐;刘德刚;管天麟;胡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4D33/02 | 分类号: | B64D33/02;F04F5/16;F04F5/44;F04F5/48;F02C7/2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王升 |
地址: | 201210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飞机 发动机 降温 系统 | ||
一种飞机发动机引气的降温系统,能够在不使用冲压空气且无需额外布置风扇等装置的情况下,可靠地对作为辅助动力源的发动机引气进行冷却,能够减少能量消耗,具有良好的经济性。飞机发动机引气的降温系统用于对来自飞机发动机的引气进行冷却,引气用于将辅助燃油系统的油供给至基本油箱,包括:热交换器,热交换器与位于上游侧的发动机引气系统连接,具有供机外环境气体流入和流出的冷边入口部和冷边出口部;引射器,引射器配置在冷边出口部的下游侧;以及第一分支管和第二分支管,第一分支管和第二分支管并联地连接于热交换器的下游侧,第一分支管供引气的一部分流入辅助燃油系统,第二分支管供引气的另一部分流入引射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飞机发动机引气的降温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航空领域,为了实现增加航程的目的,民用飞机通常会在货舱内布置辅助燃油箱。通常而言,辅助燃油箱并不直接向发动机供油,而是通过将燃油供给至基本油箱的方式,补充基本油箱内的燃油。
作为将辅助燃油箱内的燃油供给至基本油箱的一种方式,通常以客舱气体与飞机外界环境的压力差为主动力源,同时,以发动机引气为辅助动力源。通过同时利用主动力源和辅助动力源,能够将辅助燃油箱内的燃油充分地供给至基本油箱。
实用新型内容
然而,当采用以发动机引气为辅助动力源的上述燃油供给方式时,由于发动机引气的温度通常较高,往往达到260℃以上的高温,因此,若如此高温的引气进入辅助燃油箱,则可能会点燃燃油,从而可能造成机毁人亡的事故发生。因此,需要一种具有高可靠性的发动机引气降温系统。
另一方面,在常用的发动机引气冷气系统(例如,惰化系统的热交换器)中,冷边需从环控系统引入冲压空气,且在满足一定飞行速度时才能提供足够冷却气体;如不使用冲压空气,则需布置风扇及控制器,消耗一定电能为发动机引气散热,体积、重量均较大,经济性较差。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形成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飞机发动机引气的降温系统,能够在不使用冲压空气且无需额外布置风扇等装置的情况下,可靠地对作为辅助动力源的发动机引气进行冷却,能够减少能量消耗,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观点的飞机发动机引气的降温系统用于对来自飞机发动机的引气进行冷却,所述引气用于将辅助燃油系统的油供给至基本油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与位于上游侧的发动机引气系统连接,具有供机外环境气体流入和流出的冷边入口部和冷边出口部;
引射器,所述引射器配置在所述冷边出口部的下游侧;以及
第一分支管和第二分支管,所述第一分支管和所述第二分支管并联地连接于所述热交换器的下游侧,所述第一分支管供所述引气的一部分流入所述辅助燃油系统,所述第二分支管供所述引气的另一部分流入所述引射器。
已知,在常规的民用飞机的空调系统中,预先设置有供冲压空气流通的冲压空气通道。在此基础上,将热交换器配置在该冲压空气通道内,通过在该冲压空气中流通的冲压空气,与流经该热交换器的热源空气(即,引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对热源空气进行冷却。然而,当飞机的飞行速度未达到一定的速度时,无法提供足够的冷却用冲压空气。并且,如不使用冲压空气,则需布置风扇及控制器,消耗一定电能为发动机引气散热,体积、重量均较大,经济性较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2793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下底板的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螺杆水力旋转引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