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轨道表观巡检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2707878.7 | 申请日: | 2021-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64110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王致远;毛卫昱;张易通;朱叶怡;曹思语;李佳其;张鸣轩;芦照杰;郑序;李程;宁英杰;赵颖超;李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绍兴市城投建筑工业化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84 | 分类号: | G01N21/84;G01C9/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国旭东 |
地址: | 710064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 表观 巡检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轨道表观巡检用系统,包括设置在轨道上且可沿所述轨道前后移动的巡检车;巡检车包括巡检车本体、设置在巡检车本体上的行走机构和导向机构,行走机构用于带动巡检车在龙门吊轨道上行走,导向机构用于使巡检车在沿轨道移动时保持稳定;还包括设置在巡检车本体上的红外线接收装置和设置在轨道两端的红外线发射装置,所述红外线接收装置用于接收红外线发射装发出的红外线。本实用新型中的巡检车经过精心设计,采用横向限位调节机构确保巡检车能够适用于宽度不同的轨道,行走轮和导向轮的设置确保了轨道发生沉降或者偏移的情况下,行走轮和导向轮仍可与轨道的表面贴合紧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起重机械安全监控技术领域,涉及龙门吊的轨道质量检测,尤其涉及一种轨道表观巡检用系统。
背景技术
在工程建设现场,龙门吊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轨道沉降、偏移以及疲劳损伤,存在倒塌倾覆的可能。事故一旦发生,对整个工程造成的人员和经济损失不可估量。为防止因轨道位移沉降、轨道金属疲劳损伤、以及表面开裂等各种因素导致的轨道基础设施安全隐患,进行周期性基础设施检测是保障施工现场安全的重要基础。但是,目前,在使用过程中的龙门吊的轨道质量检测主要依赖人工视觉检测,其缺陷在于:难以通过定期自动巡检实现对轨道的长期定量化监测,最终导致出现检测结果不精确、检测周期较长等问题。因此,亟需研发一种适用于龙门吊轨道检测的轨道表观巡检用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轨道表观巡检用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难以对龙门吊轨道长期使用产生的沉降、偏移以及疲劳损伤进行长期监测的技术问题,简化施工现场工程人员以及建设监理方对龙门吊轨道的检测流程,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系数。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轨道表观巡检用系统,包括设置在轨道上且可沿所述轨道前后移动的巡检车,所述巡检车包括巡检车本体、设置在巡检车本体上的行走机构和导向机构,所述行走机构用于带动巡检车在龙门吊轨道上行走,所述导向机构用于使巡检车沿着轨道移动时保持稳定。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具体的,还包括设置在巡检车本体上的红外线接收装置和设置在轨道两端的红外线发射装置,所述红外线接收装置用于接收红外线发射装置发出的红外线。
更进一步的,所述巡检车本体包括结构相同的两个动力舱,两个动力舱对称设置在轨道的两侧,且两个动力舱的上方架设有横向限位调节机构,所述横向限位调节结构用于调节巡检车本体的横向宽度,且所述横向限位调节机构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安装支架,所述第一安装支架上沿轨道延伸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固定架、第二固定架和第三固定架,所述第一固定架和第三固定架上均设置有所述红外线接收装置,所述第二固定架上设置有图像采集装置和倾角计,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图像采集端朝向轨道上表面。
更进一步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行走支架、电机和行走轮,所述电机和行走轮均设置于行走支架内,所述行走轮可在电机的驱动下沿轨道移动。
更进一步的,所述行走支架为框架结构,包括顶板,以及与顶板相连且相对设置在顶板下方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电机安装在顶板底面,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出所述侧板后通过齿轮连接行走轮的转轴,所述,行走轮背离电机的一端与轨道滑动连接,所述行走轮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还分别设置有第二限位弹簧,所述第二限位弹簧套装在行走轮的转轴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动力舱沿轨道延伸方向的两端有结构相同的安装仓,所述安装仓由安装仓顶板、安装仓底板和安装仓侧板围合而成,所述安装仓顶板和安装仓底板通过立柱相连,所述立柱上套装有所述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上下对称设置的第一装夹板和第二装夹板,所述第一装夹板与第二装夹板之间竖直设置有装配轴,所述装配轴上套装有导向轮,所述第一装夹板与安装仓底板通过第一限位弹簧相连,所述导向轮可沿轨道的外侧面滑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绍兴市城投建筑工业化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长安大学;绍兴市城投建筑工业化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70787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医问诊用号脉垫
- 下一篇:新型鼻氧管及供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