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前副防撞梁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2122734689.9 | 申请日: | 2021-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9714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谭皓文;董立强;包永涛;陈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金康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24 | 分类号: | B60R19/2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思诚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4 | 代理人: | 范旋锋 |
地址: | 401135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副防撞梁 汽车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前副防撞梁及汽车,前副防撞梁设置于副车架的前端,副车架前端设置有伸出部,前副防撞梁包括:结构横梁、两个固定连接部、第一支架连接部及第二支架连接部。结构横梁设置于副车架一侧。两个固定连接部分别设置于结构横梁的两端,两个固定连接部均与副车架连接。第一支架连接部设置于结构横梁的一端,第一支架连接部与伸出部连接。第二支架连接部设置于结构横梁远离第一支架连接部的一端,第二支架连接部与伸出部连接。本申请中的前副防撞梁至少通过第一支架连接部、第二支架连接部及两个固定连接部共四个连接部位与副车架连接固定,提高了前副防撞梁与车身上副车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进而提高了汽车的抗碰撞性能及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前副防撞梁及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防撞梁是一种用于车辆前端的车辆防撞缓冲防护装置,其主要包括前副防撞梁与后防撞梁,防撞梁使汽车在受到撞击时具有一定地缓冲能力,能保护乘员人身安全。随着汽车防碰撞技术的不断发展,各汽车厂家对防撞梁的结构强度及抗碰撞性能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随着新版欧洲E-NCAP、中国C-NCAP评价规范新增加了MPDB偏置碰撞工况,增加了对汽车的兼容性考察,即考察对对方车辆造成的伤害。为降低兼容性罚分,在副车架前端增加前副防撞梁来降低兼容性罚分能已经越发普遍。
现有技术中的前副防撞梁与车身的副车架之间的连接不够稳定,在碰撞过程中,前副防撞梁容易上下偏移,不能很好地将碰撞力传导至副车架上,影响车身纵梁、前幅防撞梁变形模式,影响乘员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前副防撞梁及汽车,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前副防撞梁与车身的副车架之间的连接不够稳定,前副防撞梁的变形模式不稳定,影响乘员安全性的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前副防撞梁设置于副车架的前端,所述副车架前端设置有伸出部,所述前副防撞梁包括:结构横梁、两个固定连接部、第一支架连接部及第二支架连接部。
结构横梁设置于所述副车架一侧。其中一个所述固定连接部设置于结构横梁的一端,另一个所述固定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结构横梁的另一端,两个所述固定连接部均与所述副车架连接。第一支架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结构横梁的一端,所述第一支架连接部与所述伸出部连接。第二支架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结构横梁远离所述第一支架连接部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架连接部与所述伸出部连接。
在上述方案中,结构横梁的两端设置有两个固定连接部,两个固定连接部均与副车架连接,结构横梁上还设置有第一支架连接部及第二支架连接部,第一支架连接部与第二支架连接部同时与副车架前端的伸出部连接,如此,结构横梁至少通过第一支架连接部、第二支架连接部及两个固定连接部共四个连接部位与副车架连接固定,提高了前副防撞梁与车身上副车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在汽车受到碰撞的过程中,前副防撞梁与副车架保持连接进而保证了碰撞时产生的冲击力能沿预定的传力路径传递,显著提高了汽车的抗碰撞性能及安全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固定连接部包括向靠近所述副车架方向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末端设置有横板与竖板,所述横板与所述竖板之间形成有第一夹角,所述横板远离所述延伸部的一端与所述副车架连接,所述竖板远离所述延伸部的一端与所述副车架连接。
在上述方案中,固定连接部包括向靠近所述副车架方向延伸的延伸部,延伸部的末端分叉并设置有横板与竖板,如此,进一步增加了前副防撞梁与副车架之间的连接点位置,进而增加二者之间的连接强度。除此之外,因为横板与竖板之间形成有第一夹角,所以在前副防撞梁受碰撞时,冲击力能更好地传递至副车架上。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延伸部包括相互连接的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与所述下连接板之间形成有空腔。
在上述方案中,延伸部由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连接而成,且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之间形成有空腔,因此,延伸部具有一定的溃缩吸能空间,提高了前副防撞梁的抗碰撞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金康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金康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73468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