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轨道行走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2122758313.1 | 申请日: | 2021-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62293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满;梁有龙;陆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亚智星(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5/02 | 分类号: | B25J5/02;B25J19/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卓茂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62 | 代理人: | 雷颖劼 |
地址: | 100028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 行走 机器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导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单轨道行走机器人,现有的传动方式存在成本高、定位不准确、效率低的缺点,不能满足机器人轨道中行走的传动要求,包括机器人主体,所述机器人主体的内部中心处滑动连接有工字导轨,机器人主体内部一侧导轮伸缩杆的外表面安装有第一压缩弹簧,且导轮伸缩杆的一端安装有前导向轮,机器人主体内部另一侧导轮伸缩杆的外表面安装有第二压缩弹簧,且导轮伸缩杆的一端安装有后导向轮,通过安装两个前导向轮,可以随着导轨弯道半径一起移动,防止高度伸缩杆卡死在弯道上,使高度伸缩杆可以跟随导轨的弯道整体行走,并且通过设置上下伸缩链条,可以便于对摄像装置的高度进行调节,加强了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导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单轨道行走机器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我国已经从原始的手工时代逐渐向机器时代过渡,尤其是机器人的应用更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但是机器人在移动行走的过程中,机器人轨道更是成为机器人行走过程中重要的辅助部分,但是现有的传动方式存在成本高、定位不准确、效率低的缺点,不能满足机器人轨道中行走的传动要求。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单轨道行走机器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轨道行走机器人高压分线槽,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单轨道行走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所述机器人主体的内部中心处滑动连接有工字导轨,机器人主体的内部设置有电机控制器,机器人主体的内部中心处安装有高度伸缩杆,高度伸缩杆的末端安装有摄像装置,高度伸缩杆的顶端安装有上下伸缩链条,机器人主体的内部设置有高能电池,机器人主体的内部等距安装有行走电机,机器人主体的内部安装有稳定架,稳定架的两端均安装有行走轮,机器人主体的内部两端均安装有转向架,转向架的内部均贯穿安装有导轮伸缩杆,机器人主体内部一侧导轮伸缩杆的外表面安装有第一压缩弹簧,且导轮伸缩杆的一端安装有前导向轮,机器人主体内部另一侧导轮伸缩杆的外表面安装有第二压缩弹簧,且导轮伸缩杆的一端安装有后导向轮,两个转向架之间安装有方向控制拉簧,机器人主体的内部等距安装有稳定架,稳定架的一端安装有行走轮,机器人主体的内部安装有平衡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前导向轮、行走轮、平衡轮和后导向轮的外表面滚动连接在工字导轨的内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向架的下表面转动连接在机器人主体的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高度伸缩杆的外表面滑动连接在机器人主体的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行走轮和稳定架的数量均为两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轮伸缩杆的外表面滑动连接在转向架的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两个前导向轮,可以随着导轨弯道半径一起移动,防止高度伸缩杆卡死在弯道上,使高度伸缩杆可以跟随导轨的弯道整体行走,加强了适应性和稳定性,并且通过设置上下伸缩链条,可以便于对摄像装置的高度进行调节,加强了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机器人主体的剖视图。
图中:1、高度伸缩杆;2、电机控制器;3、机器人主体;4、行走电机;5、方向控制拉簧;6、工字导轨;7、转向架;8、导轮伸缩杆;9、第一压缩弹簧;10、前导向轮;11、行走轮;12、平衡轮;13、稳定架;14、后导向轮;15、第二压缩弹簧;16、上下伸缩链条;17、摄像装置;18、高能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亚智星(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亚智星(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7583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