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隧道衬砌检修的施工辅助台车有效
申请号: | 202122767406.0 | 申请日: | 2021-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60437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胡强;春军伟;田娇;戴明江;吴铭芳;曾仲毅;周刚贵;谭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00 | 分类号: | E21D11/00;E21D11/10 |
代理公司: | 贵州启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08 | 代理人: | 邵红波 |
地址: | 550081 贵州省贵阳***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隧道 衬砌 检修 施工 辅助 台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隧道衬砌检修的施工辅助台车,包括台车框架、台车框架底部两侧对称设有横梁,横梁底面设有行走动力系统,上面设有滑轨;并且在台车框架上设有多个与隧道形状适配的折叠式弧形钢支撑机构、缩放式弧形检修支撑机构及弧形轨道车检修机构,缩放式弧形检修支撑机构及弧形轨道车检修机构与滑轨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灵活便捷、可操作性强,通过各部件的相互配合,且多个部件的工作形态可以灵活切换,可对隧道衬砌任意位置的结构病害进行修复,可大幅提高隧道衬砌结构病害修复的工作效率,缩短施工周期,减少财力和时间投入,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隧道衬砌检修的施工辅助台车,属于隧道结构病害检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隧道多采用复合式衬砌,其中二次衬砌作为隧道结构的最后一道防线,其质量水平对隧道运营安全的重要性极大。但是,工程中存在着因混凝土材料不合格、混凝土浇筑施工不当等因素导致二次衬砌出现强度不足、蜂窝麻面或骨料离析严重、结构厚度不足等质量缺陷问题。同时,受隧道运营环境的影响,长期工作的混凝土结构也存在着碳化、开裂或网裂等病害情况。一旦二次衬砌出现上述情况,若不能及时有效的处治与修复,必然会对隧道结构可靠性留下安全隐患。
针对隧道二次衬砌病害问题,较简单且运用最多的修复措施是进行结构表层补强加固或结构裂缝注浆加固,此种方法在病害较轻的情况下有不错的修复效果,但无法有效应对结构病害相对严重的情况。另外一种更为保守的措施是将病害部位的混凝土结构拆除重建,此种方案可相对彻底的根治结构病害问题,但拆除过程的施工难度较大,施工风险较高。目前针对二次衬砌结构拆换施工领域尚缺少专业化的施工辅助台车,导致二次衬砌拆换施工的效率较低、可操作性较差,且存在着较大的施工安全隐患。鉴于上述考虑,研究一种用于隧道衬砌检修的施工辅助台车已经成为工程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隧道衬砌检修的施工辅助台车,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隧道衬砌检修的施工辅助台车,包括台车框架、台车框架底部两侧对称设有横梁,横梁底面设有行走动力系统,上面设有滑轨;并且在台车框架上设有多个与隧道形状适配的折叠式弧形钢支撑机构、缩放式弧形检修支撑机构及弧形轨道车检修机构,缩放式弧形检修支撑机构及弧形轨道车检修机构与滑轨滑动连接。
前述行走动力系统、折叠式弧形钢支撑机构、缩放式弧形检修支撑机构及弧形轨道车检修机构均与远程遥控器电信相连。
还包括伸缩式扩大基础,所述伸缩式扩大基础为多组且对称设置在台车框架、折叠式弧形钢支撑机构两侧底部及横梁底面中部和两端。
前述台车框架包括多个与隧道形状相似的门架,所述门架包括相对布置在前端和后端的前门架和后门架,在前门架和后门架中间设有中门架,且前门架、中门架和后门架通过横杆相互连接在一起。
前述滑轨为至少两道沿隧道纵向布置在横梁上,其对称设置在台车框架左右侧的横梁顶面;缩放式弧形检修支撑机构及弧形轨道车检修机构分别设置在不同的滑轨上,且弧形轨道车检修机构半径稍小于缩放式弧形检修支撑机构,使两者在空间上错开,实现相互交错移动。
前述折叠式弧形钢支撑机构为至少两套设置,折叠式弧形钢支撑机构包括多段弧形钢支撑梁,其搭接在一起构成与隧道内壁相适配的拱形结构,每段弧形钢支撑梁均通过伸缩调节机构与门架相连;在弧形钢支撑梁上设有监测元器件,所述监测元器件为压力盒、应力计或任一一种用于衬砌结构受力监测的设备。
前述缩放式弧形检修支撑机构为至少两套设置;缩放式弧形检修支撑机构包括与隧道形状适配的底部弧形钢梁,底部弧形钢梁底端设有与滑轨滑动连接的第二遥控轨道车;在底部弧形钢梁上布设有多段顶部钢梁垫板,多段顶部钢梁垫板外侧面所构成的轮廓面为与隧道内壁相适配的拱形结构,每段顶部钢梁垫板均通过剪刀式升降支撑与底部弧形钢梁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7674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烟气余热深度回收系统
- 下一篇:一种适用于水下潜行的六足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