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叠合既有建筑与上层新建建筑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2770061.4 | 申请日: | 2021-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62770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马中建;陈家兴;仇健;李广伟;李文欢;孙勇;崇奎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二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晁璐松 |
地址: | 100071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叠合 既有 建筑 上层 新建 结构 | ||
1.一种叠合既有建筑与上层新建建筑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既有建筑(1)和新建建筑(2),
所述既有建筑(1)包括中心区域(11)和边部区域(12),所述边部区域(12)内设有新建建筑拆除区(13),
所述新建建筑(2)包括新建基础(21)、新建支撑核心筒(22)和新建上层框架(23),所述新建基础(21)和新建支撑核心筒(22)均在新建建筑拆除区(13)起建设置,所述新建支撑核心筒(22)和新建上层框架(23)均为钢结构,
所新建建筑拆除区(13)设置在边部区域(12)内、中心区域的四角位置处,所述新建支撑核心筒(22)共四个分别对应新建建筑拆除区(13),同时新建支撑核心筒(22)在边部区域(12)内两侧前后左右均对应,
所述新建基础(21)为新建支撑核心筒(22)的基础,新建支撑核心筒(22)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新建基础(21)上,
所述新建支撑核心筒(22)四周与周围边部区域(12)之间设有建筑变形缝(3),所述新建支撑核心筒(22)的高度等于既有建筑(1)的高度,
所述新建上层框架(23)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新建支撑核心筒(22)和既有建筑(1)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既有建筑与上层新建建筑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建支撑核心筒(22)的横截面为矩形,包括核心筒结构柱和沿核心筒结构柱的高度分层设置的核心筒结构梁(221),所述核心筒结构梁(221)固定连接在核心筒结构柱之间,所述核心筒结构柱包括核心筒主柱(222)和核心筒附柱(223),所述核心筒结构柱的柱底固定连接在新建基础(2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合既有建筑与上层新建建筑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建支撑核心筒(22)还包括抗侧力构件(224),所述抗侧力构件(224)为斜撑,所述斜撑的顶部固定连接在上层核心筒结构梁(221)上,所述斜撑的底部固定连接在下层核心筒结构梁(221)上或者下层核心筒结构梁(221)与核心筒结构柱的连接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叠合既有建筑与上层新建建筑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筒结构柱向上延长直至新建上层框架(23)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叠合既有建筑与上层新建建筑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建上层框架(23)包括新建框架柱和新建框架梁(231),所述新建框架柱包括自有框架柱(232)和核心筒结构柱在新建上层框架(23)范围内形成的延伸框架柱(23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叠合既有建筑与上层新建建筑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筒结构梁(221)的最顶层钢梁与新建框架梁(231)的最底层钢梁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叠合既有建筑与上层新建建筑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变形缝(3)内填有柔性材料(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叠合既有建筑与上层新建建筑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既有建筑(1)包括既有基础(14)和既有结构(15),所述既有结构(15)的柱底固定连接在既有基础(14)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叠合既有建筑与上层新建建筑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既有基础(14)与新建基础(21)之间设有基础变形缝。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叠合既有建筑与上层新建建筑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既有基础(14)与新建基础(21)之间通过联系构件拉接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二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二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77006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共晶夹具
- 下一篇:一种芥菜籽油螺旋榨油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