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轻质船舶逃生梯有效
申请号: | 202122863948.8 | 申请日: | 2021-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60349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徐泽诚;孙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B27/14 | 分类号: | B63B27/14 |
代理公司: | 上海互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32 | 代理人: | 成秋丽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舶 逃生 | ||
本实用新型属于船舶事故逃生装置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轻质船舶逃生梯,包括梯身以及设置在梯身顶部的铝合金支架;所述梯身为柱形杆体结构,梯身左右两侧由上至下间隔且交错设置有若干着力装置;所述着力装置包括套设固定在梯身上的固定套,固定套侧面设置有两根呈垂直结构的连接柱,两连接柱上分别固定一根碳纤维管。本实用新型采用碳纤维作为主体材质,质量轻、强度高、耐腐蚀,既可以防止逃生管道结构的断裂,又解决了单人无法自行使用逃生器具的问题,使船舶火灾事故逃生率大大提升;在梯身左右两侧每隔40cm架设一个用于脚踩手攀的着力点,尽最大可能地减轻了自身重量,且一般使用者皆可单手架设使用轻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事故逃生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轻质船舶逃生梯。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海洋运输业也愈发重要。在海上航行的船只中,既有客船也有货船、客货船,相伴而生的则是各类消防安全隐患。在船上发生火灾时,传统逃生方式需要船员引导乘客根据逃生路线依次坐上救生筏,因大部分人处于恐慌的心态且人数众多造成逃生路线拥挤堵塞,从而导致逃生效率慢、效果差。且部分处于火灾发生地带的乘客因浓烟大火等客观因素无法打开房门前往逃生路线,只能在客舱中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但通常因无法得到及时的救援而死去。
可以看出,传统船舶火灾情况下的逃生方式太过单一而且无法满足群众从火场安全有效逃生的需求,而专业救援又因船舶正在海上航行无法及时从陆地上赶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质船舶逃生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轻质船舶逃生梯,包括梯身以及设置在梯身顶部的铝合金支架;所述梯身为柱形杆体结构,梯身左右两侧由上至下间隔且交错设置有若干着力装置;所述着力装置包括套设固定在梯身上的固定套,固定套侧面设置有两根呈垂直结构的连接柱,两连接柱上分别固定一根碳纤维管。
优选的,所述铝合金支架包括沿平行于梯身方向设置的两根立柱,两根立柱上下两端之间分别连接一根横杆,两根立柱下端分别垂直连接一根向外延伸的支撑杆,两支撑杆末端向下垂直弯折形成限位部,限位部顶部向上延伸形成连接部,两根立柱上端通过加强杆与对应的连接部连接。
优选的,所述铝合金支架整体采用中空结构的铝合金管材制成。
优选的,所述碳纤维管的长度为10cm。
优选的,上下两所述着力装置在梯身上的间隔距离为40cm。
优选的,所述梯身采用碳纤维管材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碳纤维作为主体材质,质量轻、强度高、耐腐蚀,既可以防止逃生管道结构的断裂,又解决了单人无法自行使用逃生器具的问题,使船舶火灾事故逃生率大大提升;在梯身左右两侧每隔40cm架设一个用于脚踩手攀的着力点,尽最大可能地减轻了自身重量,且一般使用者皆可单手架设使用轻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着力装置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铝合金支架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梯身;2、铝合金支架;3、固定套;4、连接柱;5、碳纤维管;6、立柱;7、横杆;8、支撑杆;9、限位部;10、连接部;11、加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事大学,未经上海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8639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