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海上油品回收应急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953476.5 | 申请日: | 2021-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79234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发明(设计)人: | 袁月;魏东泽;张锐涛;周江淮;周永杰;杜阳益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15/04 | 分类号: | E02B15/04;E02B15/08;E02B15/10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航联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304 | 代理人: | 蔡鼎 |
地址: | 316022 浙江省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上 油品 回收 应急 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海上油品回收应急处理装置,包括悬浮舱和出水口,所述悬浮舱的表面设置有纳米滚涂材料层,所述悬浮舱的顶部上端安装有信号接收器,所述悬浮舱的四角设置有旋转圈,所述悬浮舱的前端表面安装有进油孔,所述悬浮舱的底侧表面设置有浮油板,且浮油板的下端安装有气囊,所述悬浮舱的下端设置有减压舱,且减压舱的前端表面安装有扇叶,所述出水口位于减压舱的底部,所述悬浮舱的顶端表面设置有维修窗,且维修窗的两侧安装有悬挂环,所述旋转圈的上端设置有集油杆。该海上油品回收应急处理装置采用纳米滚涂材料层的设置可以增强悬浮舱的抗油污性能,防止悬浮舱的表面与油品发生粘黏,增加了使用者对悬浮舱的清洗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上油品回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海上油品回收应急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石油在海上进行运输的过程中会发生一定的石油泄露,在石油泄漏事故发生后,原油中的轻质成分会渐渐挥发,重质油在溢入水中的最初几小时内会发生乳化作用,随着油膜的风化和浮粒物的增多,从而会使黏度增大,残留在水上的油块,最终形成具有软心硬壳的焦油球,由此这些焦油球可漂浮在水面,悬浮于水中或沉没于水底,因此油品在水中时间越长,其可回收性就越差,所以当发生石油泄露时就需要一种油品回收应急处理装置,来对这些漂浮在海面上的油品进行回收。
市场上的油品回收应急处理装置存在不能对漂浮的油品进行集中收集,使其回收工作复杂繁琐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海上油品回收应急处理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上油品回收应急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海上油品回收应急处理装置,包括悬浮舱和出水口,所述悬浮舱的表面设置有纳米滚涂材料层,所述悬浮舱的顶部上端安装有信号接收器,所述悬浮舱的四角设置有旋转圈,所述悬浮舱的前端表面安装有进油孔,所述悬浮舱的底侧表面设置有浮油板,且浮油板的下端安装有气囊,所述悬浮舱的下端设置有减压舱,且减压舱的前端表面安装有扇叶,所述出水口位于减压舱的底部,所述悬浮舱的顶端表面设置有维修窗,且维修窗的两侧安装有悬挂环,所述旋转圈的上端设置有集油杆,且集油杆的表面安装有吸油层,所述进油孔的右端设置有进油管,且进油管的右端安装有离心泵,所述悬浮舱的内部设置有分隔板。
进一步的,所述浮油板与气囊紧密贴合,且气囊关于浮油板的表面呈等距离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悬浮舱与减压舱为一体化结构,且悬浮舱与维修窗的中轴线相重合。
进一步的,所述集油杆与吸油层紧密贴合,且集油杆的个数为四个。
进一步的,所述悬浮舱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板,且支撑板的上端安装有用于带动旋转圈进行旋转的转动组件,且转动组件包括电机、转轴和转杆,所述电机的下端设置有转轴,且转轴的下端安装有转杆。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与转杆相互平行,且转杆与转轴紧密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进油管的下端设置有集油槽,且集油槽的内部安装有过滤板,所述集油槽的下端设置有油水分离器,且油水分离器的上端左侧安装有出油管,所述出油管的下端设置有储油箱。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海上油品回收应急处理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海上油品回收应急处理装置,采用纳米滚涂材料层的设置可以增强悬浮舱的抗油污性能,防止悬浮舱的表面与油品发生粘黏,增加了使用者对悬浮舱的清洗难度,储油箱的安装可以将分离出的油进行储存,方便使用者之后对其进行集中处理。
1、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纳米滚涂材料层的设置可以增强悬浮舱的抗油污性能,防止悬浮舱的表面与油品发生粘黏,增加了使用者对悬浮舱的清洗难度,浮油板的安装可以方便将漂浮的油品进行集中,从而使得油品能准确的从进油孔进入悬浮舱内,气囊的设置可以增加悬浮舱的悬浮能力,防止减压舱内部的油量累积过多,从而导致回收装置出现下沉的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大学,未经浙江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9534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组件
- 下一篇:一种应用于吻合术后的新型支撑引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