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变速箱用供油结构、变速箱以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122958991.2 | 申请日: | 2021-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66921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黄友宾;张广瀚;王成立;辛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4 | 分类号: | F16H57/04;F16H6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开阳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10 | 代理人: | 李雪松 |
地址: | 261205 山东省潍***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速箱 供油 结构 以及 车辆 | ||
本公开车辆变速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速箱用供油结构。该变速箱用供油结构包括:叶片泵本体和流量控制阀;所述流量控制阀安装在所述叶片泵本体上;所述流量控制阀的一端与所述叶片泵本体的进油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叶片泵本体的出油口连通。该变速箱用供油结构通过将流量控制阀安装在叶片泵本体上的设置方式,不仅能够大幅度降低回油油路的体积和长度,从而缩小叶片泵本体的尺寸,方便变速箱内其他部件的安装,还能大大提高回油效率,减少回油过程中的流量紊乱现象,并且还能使流量控制阀的工作更加精准、更加可靠。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变速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速箱用供油结构、变速箱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叶片泵,是转子槽内的叶片与泵壳相接触,将吸入的液体由进油侧压向排油侧的泵,叶片泵转子旋转时,叶片在离心力和压力油的作用下,尖部紧贴在定子内表面上。这样两个叶片与转子和定子内表面所构成的工作容积,先由小到大吸油后再由大到小排油,叶片旋转一周时,完成一次吸油与排油的工作。
目前使用的变速箱中,叶片泵和流量控制阀都是分别安装在变速箱壳体的两个位置处,然后叶片泵需要设计回油油路与壳体进行连接,然后再连接到流量控制阀上;这样的设置方式会导致回油油路较长,叶片泵的整体尺寸较大,影响变速箱内其他部件的安装工作,同时也会由于回油油路较长而导致回油效率降低,容易导致回油过程中发生流量紊乱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变速箱用供油结构、变速箱以及车辆。
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变速箱用供油结构,包括:叶片泵本体和流量控制阀;
所述流量控制阀安装在所述叶片泵本体上;
所述流量控制阀的一端与所述叶片泵本体的进油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叶片泵本体的出油口连通。
可选的,所述叶片泵本体包括供油油路和回油油路;
所述供油油路中的油体从所述进油口进入到所述叶片泵本体内部,再由叶片泵向所述出油口泵出;
所述回油油路连通所述进油口和所述出油口,所述流量控制阀设置在所述回油油路内。
可选的,所述流量控制阀为单向阀。
可选的,所述流量控制阀包括第一油道、第二油道、切换阀以及复位机构;
所述第一油道与所述出油口连通,所述第二油道与所述进油口连通;
所述复位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切换阀闭合;
所述出油口的油压压力大于所述复位机构对所述切换阀施加的力时,所述切换阀切换为打开状态,此时所述第一油道和所述第二油道连通,所述出油口处的油体流回到所述进油口处。
可选的,所述切换阀包括活塞杆和活塞筒,所述活塞筒上对应的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油道连通的第一油孔和与所述第二油道连通的第二油孔,所述活塞杆与所述活塞筒滑动连接,所述活塞杆用于切换所述第一油孔与所述第二油孔为连通或阻断状态。
可选的,所述复位机构包括与所述活塞杆同轴设置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活塞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活塞筒连接。
可选的,所述活塞筒上对应的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油孔配合的第一环形油槽以及与所述第二油孔配合的第二环形油槽。
可选的,所述流量控制阀的外壳与所述叶片泵本体的壳体一体成型。
第二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变速箱,包括如上所述的供油结构。
第三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变速箱。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9589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防水结构的空气源热泵
- 下一篇:一种卷帘的限制扭力弹簧回弹卷动机构